2020公募基金大盘点,干了这7件大事!_基金投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重仓 >> 文章正文

2020公募基金大盘点,干了这7件大事!

加入日期:2021-1-3 22:48:23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1-1-3 22:48:23讯:

(原标题:2020公募基金大盘点,干了这7件大事!)


权益类基金总规模接近6万亿

占比大幅提升10%

2020年,公募基金行业收获历史性“超级大年”,规模和业绩双丰收。权益基金成为最亮眼的明星,主动权益基金全年整体收益率达到47.6%,强势演绎“炒股不如买基金”。

在新冠肺炎疫情扰动之下,过去一年资本市场跌宕起伏,美股市场罕见熔断,原油跌出负油价。A股表现强势,2020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综指、深成指、创业板指A股市场三大主要指数齐创年内新高,创业板指数全年大涨64.96%,上证50、沪深300、科创50等重要指数的涨幅在18%~43%,全年完美收官。

在极端行情下,公募基金展现出稳定的投研实力,把握住了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主动权益基金继续跑赢指数获取超额收益。

Wind数据显示,2020年,有89只权益基金业绩翻倍。最低股票仓位为80%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61.33%;最低仓位为60%的偏股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58.73%,大幅跑赢除创业板指数之外的其他主流指数,展现出了强大的选股能力。

农银汇理基金经理赵诣包揽公募基金业绩前四,他管理的农银汇理工业4.0混合基金全年斩获166.57%的收益率,登顶公募基金2020年业绩冠军,同时也创出近5年公募基金冠军业绩的最佳纪录。

“买股票不如买基金”理念推动之下,居民资产继续向权益基金转移。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股票基金加上混合基金在内的权益基金资产规模5.88万亿元,相比2019年末增长了2.7万亿,增幅达到85%;从基金份额上看,权益基金11月末总份额1.46万亿,相比2019年末增幅超过60%。

从全市场占比来看,权益基金11月末总规模占整个公募基金市场比重达到31.37%,相比2019年末提升了10个百分点。(陆慧婧)

权益ETF连续两年高增长

规模接近7600亿

2020年的权益类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市场依旧可以用“大步向前”、“竞争白热化”来形容。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市场278只权益类ETF资产规模合计7598.68亿元,相比2019年末增加了2373.87亿元,增幅达到45.43%,连续两年保持近50%的增速。

2020年权益类ETF继续高增长,但是在全市场规模前十的权益ETF,与过往年份出现了很大不同。宽基ETF依旧保持优势,但行业类ETF显现出了“异军突出”的态势。华夏上证5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国泰证券ETF、南方中证500ETF、华夏沪深300ETF分别以565.76亿、457.48亿、389.05亿、382.37亿、305.88亿的规模位列前五,国泰证券ETF闯入前五名队列,这也是ETF市场发展16年以来,行业类ETF首次进入权益ETF规模前五名。

从管理人角度看,华夏基金以1767.29亿元的权益ETF总规模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国泰基金和华泰柏瑞基金分别以814.68亿、717.82亿的总规模位居第二、第三位。相比2019年,华夏及华泰柏瑞两家基金公司旗下的ETF总规模均增长了50%以上,国泰基金则实现了206.36%的规模涨幅。此外,易方达基金、华宝基金、华安基金、嘉实基金管理的权益ETF规模也均超过3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权益ETF市场头部效应依旧非常明显,规模排名前十大的基金公司合计管理规模超过6000亿元,占全市场比重高达80%。

得益于2020年的结构性牛市,多只权益ETF涨势喜人。鹏华中证酒ETF、平安新能车ETF全年净值涨幅超过100%,华夏创成长ETF、鹏华中证国防ETF、华夏消费ETF等28只ETF涨幅在60%以上。(陆慧婧)

新发基金3.16万亿

爆款基金“连环炸”

受A股市场快速回暖和公募基金赚钱效应影响,2020年新基金发行也收获超级大年。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年成立新基金1431只,募资总规模为3.16万亿元,创造公募基金成立22年以来历年最高纪录。

在此之前基金行业另外两个新发基金“大年”分别是2019年和2015年,2019年新发基金数量超过1000只,达到1032只,募资总规模1.42万亿元;2015年牛熊市转换期间,全年成立682只新基金,总规模达到1.32万亿元。

与过往历史数据相比,2020年新基金募资的“成绩单”非常亮眼,不仅是历史募资第二高的2019年的2.2倍,而且新发基金数量也连续两年突破1000只大关,公募基金大发展渐入佳境,并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增长势头。

在新基金发行的大年,百亿体量的爆款基金也密集涌现。数据显示,2020年,成立规模达到百亿元以上的爆款基金多达40只。其中,南方成长先锋以321亿元位居首位,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鹏华匠心精选、华安聚优精选首募规模也都超过290亿元。

明星基金经理受到热捧。在各类型基金中,绩优基金经理发行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成为爆款基金中的明星。40只百亿基金中,有多达36只为主动权益类产品,南方基金茅炜、汇添富基金胡昕炜、嘉实基金归凯、富国基金李元博、广发基金傅友兴、鹏华基金王宗合等一大批头部基金经理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认购热潮。

除了耀眼的百亿基金,还有218只新基金募资超过50亿元,20亿元以上的新基金有430只,10亿元以上新基金数量655只……一只只基金的萤火之光,汇聚成3万亿基金“大年”的群星闪耀。

与往年相比,今年新基金市场还呈现出史无前例的热销局面。比如百亿基金中,就有17只产品是“单日售罄”。从一日售罄基金的配售比例看,王宗合管理的鹏华匠心精选单日认购规模达到创纪录的1357亿元,赵枫管理的睿远均衡价值三年单日认购规模约1220亿元,4只科创50ETF单日认购规模也高达1042.5亿元,皆超过了千亿大关。头部基金公司和绩优基金经理成为资本市场最亮的明星。(李树超)

首批5只公募MOM正式落地

资产配置迎来新工具

2020年最后一天,公募基金行业迎来 “新年大礼包”。管理人中管理人(MOM)产品正式落地,华夏、招商、鹏华、建信、创金合信5家基金公司旗下MOM于2020年12月31日正式获批,这也是国内首批公募MOM产品。

从基金产品名称来看,5只公募MOM体现两大特色:一是5只产品都设有一年持有期或一年封闭期,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投资者追涨杀跌,也便于基金经理以相对长期的理念进行大类资产配置和行业个股的选择。二是5只产品均为混合型,投资运作更偏灵活、稳健,此外,部分产品还采取发起式的运作方式。

作为公募基金践行大类资产配置理念的重要工具,MOM基金自2019年底推出产品指引以来,业内一直在密切关注产品的进程。                      

MOM具有多元管理、多元资产的特点,对中国资本市场而言,MOM产品的推出,有利于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更好承接各类长期资金资产配置的需求,为资本市场能够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也有助于实现管理人大类资产配置的能力,发挥不同资产管理机构在特定领域的专业投资能力。

一家获批基金公司表示,相对于传统的资管产品,MOM有着巨大优势,能够有效集合各领域优秀管理人的专业投资能力,充分发挥单个管理人的相对优势,降低投资风险。国内MOM产品发展还相对滞后,主要是以私募和券商集合理财形式运作,产品规模偏小,MOM三个多元化的特性有待进一步发挥。随着监管层对MOM产品的逐步规范,公募MOM产品有望得到发展,这对于弥补金融市场产品线、丰富投资品种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MOM产品指引推出之前,多家基金公司早已在专户或海外业务领域试水MOM业务,因此在内部制度、信息系统、投资团队、产品运营等方面持续投入,已形成了完整的MOM产品运作流程。MOM产品指引出台之后,光大证券资管、天风证券国金证券、创金合信基金、易方达资产等机构已陆续备案了多只私募MOM,投资顾问中不乏淡水泉、兴聚投资、望正资产等知名私募。

据了解,目前还有基金公司对这一业务感兴趣,也在积极筹备。(陆慧婧)

开启科创板指数投资时代

首批科创50ETF认购1000亿

继科创主题基金、主投科创板主题基金后,2020年9月,跟踪科创板50指数的首批科创50ETF获批,华夏、华泰柏瑞、易方达、工银瑞信基金等四家公司拔得头筹。

9月22日,4只科创50ETF开始发售,吸引千亿资金认购,最快“半小时售罄”。由于基金设置了“现金50亿+股票5亿”的限额,4只产品都启动了比例配售。

11月16日,4只基金集体登陆上交所,迎来开盘“首秀”:开盘一分钟,首批4只科创50ETF总成交额就突破5亿元,全天成交额达到45.55亿元,上市“首秀”霸屏股票ETF产品成交量排行榜;上市首周,首批产品总规模激增44亿元,增幅超过20%,部分产品规模激增,冲击百亿关口。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华夏科创50ETF规模124.59为亿元,成为首批科创50ETF产品中的龙头;易方达科创板50ETF规模为65.18亿元,位居次席;华泰柏瑞、工银瑞信旗下产品不足50亿元,首批产品间规模出现显著分化。

2020年11月份,南方、富国、广发、国联安等基金申报第二批科创50ETF产品,富国、广发、国联安基金还上报了联接基金,上述产品在11月23日获得受理,并在12月份第一次反馈意见,距离产品正式获批更进一步。

科创板是中国科技浪潮的新起点,也是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2019年7月22日正式鸣锣开市。在科创板开板一周年时,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历史行情发布,2020年9月10日,跟踪该指数的首批科创50ETF产品获批,标志着科创板正式进入指数化投资时代。

科创50ETF的发行和成立将为科创板优秀科技企业引入被动增量资金,有助于实现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产业实体经济之间的有效衔接。被动投资资金将作为指数稳定运行的“压舱石”,持续吸引包括社保、保险、QFII等中长线资金的流入,提升科创板的机构投资者占比,推动板块更快发展和成熟。

从长期来看,科创板指数化投资将在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在推动中国创新产业发展方面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李树超)

持有期、定开类基金增多

固收+产品火爆

2020年,公募基金有两个变化特别显著。

从产品运作模式的角度看,持有期和定期开放类基金大发展。从产品投资风险收益类型的角度看,契合稳健理财需求的“固收+”产品站上风口。

Wind资讯数据显示,2020年共有154只持有期基金(各份额合并统计)成立,是2019年的近3倍;发行规模4096.6亿元,同比增长12倍。

2020年,运作周期内封闭,不同运作周期之间开放申购赎回的定期开放基金迎来井喷,全年有283只产品成立,较2019年增加近百只;募资总规模达到6841.48亿元,同比增长62.6%。定开基金新发规模在全部新发基金中规模占比达到28.43%,广泛应用在债基、股基、混基、QDII、另类投资基金等各产品类型中。

对于定开、持有期基金2020年创纪录大发展,业内人士表示,近些年定期开放式基金、持有期基金数量和占比都在提升,一是因为监管层引导长期投资,不少权益类基金采取了持有期形式,摊余成本法债基采取定开模式,都吸引了大量资金认购;第二,产品锁定份额,可以避免投资者频繁交易和不恰当择时,长期可以让持有人获取更好收益,有利于打破“基金赚钱,投资者亏钱”的魔咒;第三,定开或持有期基金的规模变动,相对开放式基金要更有预期,基金经理可以免受或少受基金规模变化带来的流动性冲击,按照自身投资规划和节奏,更容易实现投资目标。

固收+产品也在2020年迎来大爆发。就固收+策略中发行量最多的偏债混合型基金而言,根据Wind统计,2020年共有345只偏债混合型基金新成立,发行规模2883.86亿,较2019年分别增长3倍和5倍。另一类固收+产品———二级债基2020年成立了54只,发行总规模604.03亿元,两类基金合计发行超过3000亿。

“固收+”策略本质上讲是对大类资产的宏观配置,比纯固收产品弹性更大,更有机会博取高收益。由于权益资产的加入,还需要更多的自下而上对具体公司进行研究与分析。

多位公募人士认为,未来大概率会较长时间处于低利率环境中,以固收打底、权益添彩的“固收+”产品或将持续走俏。在理财刚兑逐步打破、无风险利率逐渐下移的大背景下,用固定收益打底、精选权益资产增强收益是风险收益比较好的一种选择,是资产配置领域大势所趋。(张燕北)

QDII基金出海13年

冠军基金业绩翻倍

对于出海13年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而言,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QDII基金在大起大落中创下出海以来的最好成绩。首批4只QDII基金13年后净值终于全部“翻红”,首只实现年度业绩翻倍的QDII基金也于2020年诞生。

2007年,QDII制度实施,首批4只公募QDII基金面市。但是次年的金融危机让首批QDII基金全部折戟沉沙,此后该类产品业绩一直不温不火。得益于海外市场2020年的良好表现,截至2020年11月25日,首批出海的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华夏全球股票、嘉实海外中国股票混合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4只基金最新净值分别为1.214元、1.36元、1.129元和1.037元,首批4只QDII基金出海13年后,终于全部净值翻红。

不仅首批产品,得益于较好地把握海外市场行情,QDII基金在2020年整体打了翻身仗。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截至12月31日,全市场可统计的136只QDII基金(不同份额合并统计)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6.5%,其中100只基金在2020年取得了正收益,20只QDII年内收益率超过50%。其中,南方香港成长净值增长率达100.62% ,创下QDII基金史上历年最佳水平。

QDII基金出海投资以来,年度冠军业绩最高为80%,出现在2009年。之后,QDII基金最佳年度业绩均在60%以下,最低的一年年度冠军收益率甚至不到10%。

经过13年的沉浮,QDII取得大丰收。市场也逐渐认识到QDII产品的配置价值。事实上,境内投资者通过QDII基金投资海外市场的意愿也在上升。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30日,外汇局累计批准169家QDII机构,投资额度1166.99亿美元,较前一月增长93.56亿美元。2020年9月重启新一轮QDII额度发放以来,外汇局2020年累计发放三轮QDII额度,共向71家机构发放QDII额度127.16亿美元。(张燕北)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