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1-1-16 14:34:26讯:
财联社(北京,记者 黎旅嘉)讯,2020年,公募基金发行规模达到3.16万亿份,创出历史新高;2021年以来,公募基金的发行又迎来了“开门红”,频现的“日光基”也再度掀起了对公募行业的关注。
不过,在此背景下,另一组数据也显示出公募行业火热的B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15日,已有70只产品变更基金经理,进一步来看,期间24家基金公司新增基金经理26人次,但也有6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经理离任6人次。不难发现,公募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整个行业的人员流动特别是高端人才的流动提供了“土壤”。
针对上述现象,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就表示,人才流动实现了行业的优胜劣汰,一定程度上为基金管理人带来更好的收益。另一方面,一些绩优基金经理的离职,可能对基金产品的业绩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导致了基金公司的一部分人才流失。杨德龙认为,公募基金公司如想留住人才,可以对绩优基金经理给予充分的激励如奖金、股权等,在职级等方面进一步体现这类人才的价值。
70只产品现基金经理变更
在经历2020年的基金发行热后,2021年的基金发行依旧没有熄火,公募基金发行热度不断,甚至掀起了一轮阶段性的小高潮。然而在公募行业一片火热之下,基金经理的变动也是“马不停蹄”,每天均有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出现。Wind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1月15日,已有70只产品变更基金经理。
1月15日,安信比较优势出现基金经理变动,张竞、陈振宇接替袁玮。而此前的1月13日,更是出现10家基金管理人密集发布旗下15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其中,汇添富基金、泰信基金因内部工作调整解聘原基金经理并增聘新人。与此同时,也有金元顺安、华泰柏瑞、银华、国联安4家基金公司新聘基金经理。
同日,方正富邦、兴银、长信、兴业4家基金公司则发布个别基金经理离任的公告。其中,方正富邦基金及长信基金旗下基金经理因工作调整原因离任,而兴银基金的基金经理王磊、兴业基金旗下基金经理徐莹则由于个人原因离任,同时也未转任至公司其他岗位。
针对上述现象,某业内分析人士就指出,在行业发展向好的背景下,基金产品规模不断扩容,而对部分基金经理而言,一人管理过大规模的基金产品难免有些“吃力”,因此公司方面也会为减轻基金经理压力选择增派人手,从而新聘基金经理。
进一步来看,基金经理变动虽与业绩相关度不大,但业绩好的产品其基金经理变动概率很小。再加上很多大基金公司的产品数量都超过100只,市场新发基金数量越来越多,这会使得基金经理变动的绝对数也越来越大。
行业人才流动加速
Wind数据同样显示,截至1月15日,在2021年以来发生基金经理变动的26家基金公司中,24家基金公司新增基金经理26人次,但也有6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经理离任6人次,而这可能与其个人谋求更好发展有关。
事实上,在去年以来权益类基金业绩持续上扬背景下,不少次新权益类基金和老牌权益类基金份额开始迎来久违的净申购。但与此同时,随着公募基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公募基金经理岗位变动也越发频繁,这一现象在部分中小基金公司中显得格外突出。
正如某基金经理所指出的,“世界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波动是市场的常态。投资需要坚持、有韧性,只有长期持有才能有复利效应。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这个时代最好的基金经理,最好的基金管理人,是最重要的”。
而在行业“马太效应”加剧背景及“买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的口号下,不少业绩相对并不突出的基金公司旗下权益类产品被市场所抛弃,陷入份额持续缩水的怪圈,而面对份额仅几千万份甚至几百万份的基金,不少基金经理也只能无奈离职。
此前,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师就曾表示,从部分小公司的情况来看,目前的困难是平台的发展跟不上人才的成长速度;对部分大公司而言,则面临着企业文化、薪酬制度、晋升轨道无法满足所有基金经理的个性化需求,“整体而言,基金经理的流动是市场资源自我配置使然,对行业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那么,基金产品“舵手”的变动对产品业绩及基金管理人而言,会有怎样的影响?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投研实力较强的公司,基金经理的业绩不仅是依靠个人,也依靠公司投研团队。这样即便基金经理离职,新任基金经理也可以得到既往的支持,基金受影响的可能性比较小。因而单一基金经理离开确实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在团队成熟度已经较高、制度保障依旧高效的情况下,其实不利影响事实上也是有限的。
上述变动仅是近期公募高端人才流动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除了内部流动外,基金经理主要在公募、私募,甚至券商行业流动。整体而言,就基金公司自身而言,有分析就指出,调换基金经理可以培育新人、丰富产品线、提升管理效益,但最后还是要落实到产品业绩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