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9年二季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的公布,各管理机构二季度成绩单揭晓。作为养老金投资管理的主力军团之一,银华基金管理的单一计划含权益类组合和固定收益类组合分别以加权平均收益率5.48%和2.93%的成绩,双双位列全行业前三位。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见到了这一组合的“操盘手”——银华基金投资管理三部养老金投资部总经理姚荻帆。在他看来,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公司对年金业务组织架构和投资流程的改造密不可分,公司打破部门界限,将内部投资端所有资源向年金组合开放及组合经理、投资经理、账户经理的分层管理模式,是银华基金年金投资的独有优势。此外,姚荻帆认为,年金投资要树立并坚持一个长期、正确的目标,保证长期战略资产配置的有效性,且不做特别大的偏离。
重塑投资架构与流程
取得好成绩的秘诀是什么?在姚荻帆看来,这与整个公司对年金业务的重视程度及对年金业务组织架构和投资流程的改造密不可分。
“年金投资原本在公司是一个比较小的团队,公司基于对这项业务的重视,通过‘小手拉大手’,充实了年金投资人员的实力。”姚荻帆介绍,在组织架构调整方面,公司将年金投资部并入历史业绩优秀、管理架构完善、管理规模大的固定收益平台,也就是投资管理三部,作为其二级部门,年金投资的人员、制度等方面与投资管理三部实现了无缝对接。
通常各家公司在管理企业年金时,将权益与固收分开管理,导致没有专门的团队进行资产配置并对整体组合的风险进行把控。鉴于此,银华基金对年金投资管理流程进行了重塑,对年金业务实行分层管理。
“在资产配置层面,基于企业年金包括职业年金的风险收益和偏好,我们提出了一个‘4321’的战略资产配置策略,40%配置标准化债券资产,30%配置以成本计价的非标资产,20%配置其它以成本计价的固定收益资产,10%配置权益资产。”在姚荻帆看来,长期战略资产配置符合年金委托人和代理人的风险收益要求。在此基础上,每月会有专门的养老金投资决策委员会和大类资产配置委员会对各类资产相对性价比进行比较,对战略资产配置的中枢进行一定的再平衡。
“在人员配置上,我们实行组合经理、投资经理、账户经理三层管理模式。”姚荻帆介绍,组合经理针对具体组合的风险收益偏好制定资产配置方案,并根据各类可投资资产的动态相对价值对配置方案进行再平衡,做出月度战术资产配置,目标是要战胜我们的长期战略资产配置。同时,组合经理要对整个年金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负责,确保组合层面长期投资目标的达成。投资经理负责细分资产管理,包括权益、固收和非标三个层级的投资经理,其投资目标就是获取该细分资产的超额收益。在投资经理的管理上,公司引入了开放平台机制,公司内部投资业绩优秀的投资经理都可以参与进来。账户经理则是负责组合的合规、头寸和报表制作等日常维护工作,并定期与组合经理和投资经理沟通。
做长期正确的事
“与一位银行客户的交流让我印象深刻:对于‘希望投资管理人可以带来什么样的投资体验’的问题,他回答说既不要惊喜也不要惊吓,希望管理人每年都能在行业居中上水平,长期来看一定是跑在行业前面的。”姚荻帆表示,“这就意味着,我们在配置上不能太极端,要立足长期,做长期正确的事。”
事实上,在实际操作中,姚荻帆也有过困惑,客户的投资目标时常会发生漂移,牛市要收益,熊市看排名。在他看来,短期市场谁都没办法预测,市场短期而言就是波动的,但长期来看,各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一定是很明确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保证长期的战略资产配置是有效的。”他说。
具体到投资层面,姚荻帆表示:“一方面我们要守住底线,通过风险预算方式,保证在市场发生极端的情况下,投资业绩不会出现单年亏损,如果风险资产出现超预期下跌,有可能导致收益为负,我们肯定会做出一些处理,也是为客户负责。但长期来看,我们还是要遵循各类资产长期风险收益的规律,做长期配置。”
除此之外,姚荻帆认为,要树立并坚持一个长期正确的目标,不要做特别大的偏离。“作为养老金第二支柱,年金的投资是不允许犯大错的,一年犯一次大错还有可能救回来,犯两次大错就很难挽救了。‘犯大错’就是大幅偏离投资目标,尤其是资产配置方面做很大偏离,这违背了资产长期风险收益的特征。”他表示,偏离一定要有度,前提是一定要“守正”,“出奇”则是在维持长期基础配置的基础上,在合理的区间内做一定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