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基民柠檬。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2016年基金年报已经在这周披露完毕,2017年的一季度也在昨天划上了句号,所以这两天写基金报道的记者们都热衷于整理各种数据,靠排名来吸引眼球,非常感谢各位记者不辞辛苦的整理数据,但是我相信很多人根本看不懂他们的劳动成果,看到了数字,却难以分析背后的原因。
第一类的总结是基金买了什么股票?
这类的总结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基金买了啥,跟我们关系并不大,而且现在基金的影响力早就不复当年,不过哪些股票被基金买得多,倒是可以作为一个警示指标,这只股票可能需要卖出了,该买的都买了,股价也就到了高点了;另外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哪些股票的流通盘基金占比较高,尤其是能达到30%以上的,这个比例基金公司基本就可以联手控盘了,这样的股票股价上去得快,跌起来也狠,缺乏对手盘的股票就是这个样子。现在证监会已经出了流动性新股征求意见稿,准备完善双十规定,多了一个15%的规定,未来基金公司超买一只股票的现象有望得到抑制,这也意味着现在超标的股票可能要小心了,基金公司要撤出已经是明牌了,虽然看起来需要撤得并不多,但是影响绝对不止看到的那点数字那么大。
第二类的总结是基金赚了多少钱?
一般来说,会分产品类型和公司来整理数据。各类产品赚了多少钱真得只是个总结罢了,看它也没有多大意义,各类产品赚不赚钱,你只要经历过肯定晓得啦,未来某类产品能不能赚钱跟去年赚不赚钱没啥子关系。各家公司赚了多少钱,也不代表这家公司的实力怎样怎样,数字的背后跟产品的规模、布局有很大关系,看不出业绩上的好坏。
第三类的总结是基金公司赚了多少钱?
这个可能是比较有价值的一个数据,基金公司的净利润虽然不等于业绩和规模,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基金公司的经营状况、业务重点。有些公司的公募业务不显山露水,利润却很高,一定是在非公募业务上发力了,有的公司确实不看重公募业务,这样的公司我们个人投资者也可以直接放弃。
第四类的总结是基金的排名了
嘉实沪港深精选夺得一季度冠军,该基金经理张金涛管理的新产品2天就结束募集,规模高达35亿……排名对基金销售的催化作用真是大啊!一季度的业绩排名,有几点值得大家关注:
股基前十全部是单基金经理管理,倒数前十半数是多基金经理管理,无独有偶,混合偏股基金也是榜单前30的基金只有4只不是单基金经理(其中2只是公司普遍实行多基金经理制),榜单后20却有6个是多基金经理制。经理太多业绩差?人越多越管不好?
沪港深和消费主题基金霸屏红榜,黑榜则是死守创业板伪成长的基金霸屏。做成长股的并非没有机会,杨飞依旧坚挺,而杨飞所在的国泰基金上榜基金数量颇多,他的同事也携多只产品占据红榜显眼位置,所以说不见得搞成长股现在的业绩就一定不行,只能说坚守那些已经被证明是伪成长的成长股的行为太愚蠢了,成长终究要靠业绩说话。
原油类的QDII集中位于榜单尾部,一季度油价跌幅比较大,现在的价格不高不低了,如果能再降降,是个不错的机会;港股大涨带着港股QDII在榜首部分会聚,短期港股市场有些过热的感觉。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基民柠檬
(责任编辑:于振冬 HF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