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文章,主要有总结了一下,熊市比较明显的四个阶段特征。归纳为:
第一阶段,因为牛市过后,几乎市场上所有的股票都是被高估的,所以下跌的时候,大部分股票也是一起暴跌;
第二阶段:快速下跌之后,必然也就伴随着快速反弹,这个时候市场往往会给很多人造成一种牛市又回来的幻想;
第三阶段:也就是个股的分化的阶段,业绩好的股票会有聪明的资金抱团取暖,开始上涨,但是在牛市中讲故事,高估的股票。又会绵绵不断的下跌,这样一来,就会给市场中的投资者留下一定要买业绩好的股票的印象;
第四阶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最后一蹲,所有股票都下跌,这个时候不像是第一阶段,大盘表现的是阴跌,慢刀子炖肉,给人心理上造成的痛苦要远强于第一阶段痛快的暴跌。
当然也会有投资者说,这次跟以前不一样,因为有国家队干预啊,证监会要发新股,因此希望走慢牛,上面领导不希望市场跌等等,但这些因素只是拉长或是缩短了时间,把这个阶段过程更复杂了,并不能从实质上影响到市场的长期走势。
举个例子来说,股市的牛熊交替类似一年四季的更迭,四季交替的原因在于地轴的倾斜角度,地球和太阳的公转关系。而股市中这个产生变化的轴是——政策,(更深层次的话可以归为中国的政策),但是市场的参与主体却始终是这些人,因为人性是永恒的,所以很多大的运行逻辑还是不变的,股市的牛熊转换的顺序始终不变,但是每次时长和形式都有差别,就像每年的四季都不等长,每年的四季看起来一样,但是细节又重来都不一样。
最近有很多朋友都在关心国家队的存在和监管层的一些举措是否能彻底改变市场的运行轨迹,其实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政策和监管的身影在历次市场牛熊更迭中都有身影,但是他们从来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市场的整体性规律,只能产生一定的强化和消弱作用而已。
然后,再来说说最近央行默默的缩表和变相加息的事情。
也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还是之前四万亿的事情,但实际上,早过去的三年央妈一直都是持续的给市场放水。我们通常用超过五个单位的超发货币,来创造一个单位的GDP,但是稍懂经济学的都知道,任何东西的边际效应都是递减的,这种由货币推升的GDP增速与弹性正在不断的下降。
因此,这就像一个定时炸弹。我们曾经超发的货币,在未来一定会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市场上的“热钱”就会像洪水猛兽一般,到处乱撞,我们就像救生衣一样,到处疲于奔命。
很多朋友说股市之所以下跌,是因为美国缩表了,因此我们也要收缩。说美国进入了加息周期,中美利差已经下降至5年低位,为了缓解资本外流压力,中国的利率水平必然要承受抬升压力。
我认为,这是典型的纸上谈兵。
从实际上来讲,我们不会收缩,并且也没有条件收缩。央行的话我们要透彻的理解和区别。目前,汇率工具已经放手了,如果利率再收缩,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会有多少企业被债务勒死? 大家想一想之前东北、山东那些企业,其本质上都是由债务压的。实体经济根本没有钱,那钱去哪了呢?钱都去了虚拟领域。
之前中国高层并不是不知道这个事情,也不是不做选择,捣糨糊,赌运气。他们其实是期待大水漫灌的宽松环境,以及时间轴上的发展,能让经济模式,经济结构矛盾在经济体内部自我解决,但是,目前实际演绎的结果,并没有那剧本上的那套走,因此,当前是逼迫上层必须做选择,否则就是末路狂奔,玉石俱焚。
说到这,大家都该明白了。
股市炒什么,管理层当然就摁什么。房市太火就限制,如果限贷、限购、限售还不够,那就尽快推出房产税,或者准房产税。目的只有一个,虚拟领域的收益率必须摁下去。
股市、房市都弄死了,这么大牺牲和付出,为什么呀?总得图点什么吧?
最后这句话才到点子上了。
一切服务实体经济!这是当前刮骨疗伤的唯一选择。
如果上层,不摁住,不死死摁住这些领域,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会玉石俱焚。
最后,说句大实话:当经济状况必须要做取舍的时候,丢卒保车,舍车保帅,就是必然的了。
我想,你们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责任编辑:赵艳萍 HF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