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指数投资的优势,投资者比较熟悉的包括“低成本、分散风险、规避道德风险、风险收益特征明晰”等特点,这些都是指数投资内在的优势。但有一种相对新兴的投资流派认为,指数投资能够在短短的40余年间异军突起,源于指数投资触碰了传统主动投资的某些痛点。
笔者自2009年底开始从事指数研究与开发,期间一直试图寻找有别于常规认识的指数投资优势。经过多年观察与总结,笔者发现某种意义上说,指数投资能够相对有效地解决传统主动投资面临的“选股、持股、择时”三大难题。为增强直观认识,在此笔者以深圳市场产品化比较成功、发布历史较长的深证100(159901,基金吧)指数为例说明。
指数投资解决选股难题
传统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最大的理念差异在于选股:主动投资者认为市场是无效的,主动基金经理可以挖掘市场的无效定价,从而获得超额收益;被动投资者相信市场是有效的,持有代表市场组合的指数才是最佳的选择,投资者很难通过选股获取超额收益。当然,笔者相信市场不可能完全有效,但这并不影响指数的选股功能,主要得益于指数特有的定期或不定期调整机制。正是指数这一“新陈代谢”的功能,保障了所有优秀的公司,最终都能够进入到指数,并为指数贡献收益。
以深证100指数为例,笔者统计了该指数自基日至2015年6月底的数据,发现对指数正向贡献比率最大的十只样本中,万科、格力、美的占据前三席,对指数的贡献率分别为8.68%、7.69%和4.04%,合计贡献比例超过20%;除上述三家公司外,前十名贡献者中不乏五粮液(000858,股吧)、苏宁、云南白药(000538,股吧)等市场知名的绩优股。进一步统计,深市上市首日至2015年6月底,涨幅超过20倍个股有51只,其中入选过深证100指数的有30只,占比接近60%,当期最新样本中尚留存22只,占比超过43%。笔者进一步分析了未入选的样本,主要是由于兼并、重组等事件引致,投资者很难通过基本面研究提前布局。因此,指数定期调整机制的存在,保证了指数有动态择优的功能,解决了主动投资所面临的选股难题。
指数投资解决持股难题
相比选股,持股可能是更让投资者遗憾的一件事情,相信不少老股民在万科、格力、美的、苏宁等牛股上市之初,都曾经将其纳入到自己的组合中,但真正能够长期拿住这些牛股、并分享牛股收益的投资者则是凤毛麟角,而市场指数却能淡定的持有牛股至今。
同样以深证100指数为例,该指数于2003年1月2日发布,格力电器(000651,股吧)自2003年首次入选指数至今,从未被剔除出指数。期间,随着格力电器的成长,其在指数中的权重也由最初的0.98%持续增长至2015年6月末的5.21%,权重的强化使得绩优个股对指数的贡献力度也不断加大。可以说,深证100指数长期拿住了绩优股,也分享了绩优股长期成长带来的收益,有效解决了主动投资所面临的持股难题。
指数投资解决择时难题
指数投资秉承长期投资的理念,其认为市场长期趋势向上,投资者通过长期持有指数基金以分享成长,从而可以免除择时的困扰。同时,针对投资者担心的指数波动大、风险高的问题,指数化投资支持者认为长期持股可以有效规避这个风险。
笔者研究发现,瑞士信贷在其发布的《Global Investment Returns Yearbook 2014》中,统计了自1900到2013年这100多年间,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每十年的股市收益率,发现除1940~1949年这一区间由于大规模战乱导致新兴经济体股市收益率出现较大回撤外,其他区间段的年化回报均为正数,也就是说长期持有指数亏损的可能性较低。
当然,笔者并不赞同这一“完全被动”的操作理念,特别在A股这一波动较大的市场,投资者通过简单的投资技巧,就可以更有效地解决择时难题,比如“基金定投”。从目标看,指数投资解决选股难题,对应的是横截面方案;基金定投解决的是时间序列问题。“指数基金+定投”就可以解决投资“横截面(选股)+时间序列(择时)”的难题。广发基金在业内最早提倡基金定投的理念,“广发赢定投”不仅能为投资者提供定期定额定投方案,投资者还可以根据所选基金的特点,个性化定制定期不定额定投方案,实现“择时优化”的效果。
(作者为广发基金数量投资部投资经理 李德安)
(责任编辑:柳苏源 HN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