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理财不二牛推送了一篇关于
索罗斯的文章,点击率还不错。文章主要是分析他2016年亏损10亿美元的前因后果,毕竟在他数十年漫长的投资生涯当中,亏钱的年份屈指可数,也确实值得探究一番。
文章开头写到,“1930年出生的乔治·索
罗斯今年将迎来自己的87岁生日”。不过,我们接触的所有采访对象都并不认为“高龄”是他亏钱的原因,他们甚至没有提到年龄。毕竟与他同年出生的
巴菲特,去年依然大赚了一笔。
87岁依然叱咤资本市场,这在中国似乎是无法想象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2015年年报》显示,截至2015年末,经注册的在职公募基金经理共计1273人,30岁~35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达43.75%;其次为35岁~45岁年龄段,占比为40.46%;30岁以下为140人,占比11%;而45岁~55岁者仅为61人,占比4.79%。注意,暂无55岁及以上的基金经理。没有。
我还记得,当年业内首批80后基金经理走马上任时各大媒体报道的盛况。但似乎转眼之间,80后基金经理就已经成为业内的最大群体,中流砥柱,实在让人感慨。我也曾经采访过许多80后基金经理,他们也都经历了上任初期的紧张和焦虑,但绝大多数也展示出了非常惊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性;不过最后落实到业绩之上,区别还是蛮大的。
对于基金公司的自我宣传来说,年轻和年长都是“噱头”。年轻意味着生命力、冲劲、希望,以及良好的身体和使不完的精力(事实证明这确实也很重要);而年长意味着经验、阅历、沉稳以及对事业的热爱和忠诚——不论投资者是否相信。
当然,有市场起步时间相差太远的因素,海外基金经理普遍比较年长,甚至平均年龄就已经超过了国内基金经理的年龄上限。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份兴全基金公司在去年初发表的有关中美基金经理对比的文章,其中正好提到了
美国基金经理的年龄数据,“截至2015年,美国共同基金经理人数约7700人。笔者在彭博上查到600多个有公开年龄的美国公
私募基金经理样本,大部分年龄分布在40岁~60岁,平均年龄为54.9岁,从一个侧面展示美国资管行业还是有许多活跃的资管老将”。
于是,像索罗斯和巴菲特这样的顶尖高手,投资就是一生的事了。我们国内也有年过90岁却依然奋战在工作岗位的可敬老人,但大都集中在学术、医疗等领域。
拿年龄说事,并不是要下结论到底年轻优秀还是年长出色,而是希望探讨关于从事一项事业的专注度。
目前来看,公募基金经理的表现并不能让人满意。根据2015年基金年报,2015年末有在管基金的公募基金经理共1223人,累计担任基金经理职务年限平均为2.62年,与2014年末相比有所下降。其中,任职年限在1年以下的占比36.4%,1年~
3年的占比29.1%,3年~5年的占比16.9%,5年~10年的占比15.9%,10年及以上的占比仅为1.7%——实在是非常短暂。与此同时,2015年公募基金经理离职人数为310人,较2014年增加了140人,公募基金行业人才流失加剧。
当然,这也许就要谈到人生规划了。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并一直做下去,生命才有意义,时间的流逝才并不可怕。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没有任何计划就已经过完了一生;也许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责任编辑:张功成 HN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