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基金展望:公募弱冠重构江湖,私募借势探路国际 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动态 >> 文章正文

2018年基金展望:公募弱冠重构江湖,私募借势探路国际

加入日期:2017-12-31 7:44:38

  编者按:

  挥别2017,放下那些“没料到”的遗憾;喜迎2018,开启更多美好憧憬。

  更多薪水,更高投资收益,更美的职业规划,更少踩雷……不管曾经经历了什么,新年之际,依然需要牢记:没有投资者的信任与委托,行业就是无源之水,发展更无从谈起。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公募基金成立20周年的纪念性大年。“20岁”是古代男子加冠,意味其长大成年并举行成人仪式的重要节点。严监管开始全面落地,经历过2008年次贷危机、2011年高通胀和2016年汇率贬值带来的熔断等一系列大风大浪,2018年,还有什么能让基金行业驻足或飞跃?

2018年基金展望:公募弱冠重构江湖,私募借势探路国际

  公募基金:回归主动管理政策导向

  猜测一:基金行业通道业务将持续“瘦身”

  2017年一路狂飙的通道业务,最终在年底刹车。日前,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分别从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来规范银信类业务,并提出了加强银信类业务监管的要求,该政策导致2017年基金子公司规模不断缩水。

  2018年,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规模可能会继续下降。2016年之前,基金子公司一直是开展通道业务的重要载体。在基金子公司新规出台后,基金子公司规模不断缩水。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规模是14.38万亿,较一季度规模下降近2万亿,下降比例12.08%。基金子公司的“一对一”产品和“一对多”产品的规模均出现缩减。

  猜测二:加强主动管理业务将成为贯穿全年的主旋律

  随着新的基金评价体系的落地,基金公司通过货币基金扩大规模的动力将会在2018年逐步减小。因为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寻找帮忙资金,通过货币基金冲规模只是一种面子工程,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公司业务水平。

  而根据基金业协会此前召开基金评价业务座谈会的提议,管理规模并不是评价投资管理能力的关键指标,基金评价机构应进一步弱化对公司管理规模的关注,不再公布包含货币市场基金规模的排名数据。据悉,目前包括银河证券基金在内的多家券商资管正在尝试降低货币市场基金比例,提高股票基金的比例。再加上监管层数次加码货币基金监管,严控其流动性风险,意味着2018年转向主动型管理业务,完善权益类、固收类和量化投资等产品已经势在必行。

  猜测三:更加重视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在严监管政策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依赖短期形式创新发展的难度日益增大,目前大多面临缺少长期核心价值的发展困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洪磊此前表示,我国公募基金产品结构严重失衡,货币基金占据半壁江山,混合基金发展迅速,股票基金规模占比持续下降,公募基金发展方向存在误区。

  洪磊认为,公募基金在推动资本形成中的价值和地位远未体现。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投资者和管理人的短期主义;二是资产管理市场制度仍不统一,驱动“监管套利型”产品大量兴起;三是资产管理市场缺少以跨期风险管理为目标的大类资产配置工具,客观上助推了短期主义和监管套利。

  有基金从业人士向本报记者分析道,在资管统一监管新规出台后,预计公募基金将更趋向于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这一点从2017年被投资者热捧的基金产品中可窥一斑。比如,2017年收益率较高的东方红系列产品、易方达消费行业、国泰互联网++等。

  从大方向看,2018年价值投资的逻辑会得到延续。首先,十九大之后,我国经济进入平衡增长期,结构性牛市将得到延续和深化。坚持从投资驱动转型为消费升级和创新驱动,以消费经济占主导的股票市场将平稳上升,消费品和先进制造是很多机构价值投资的核心标的。其次,A股市场的国际化接轨也在加速推动价值投资理念形成。从2018年6月起,中国A股将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全球基准指数,A股蓝筹股投资价值还会进一步提升,一些机构投资者认为,蓝筹股和漂亮50仍将是价值投资的基石标的。

  猜测四:降杠杆和控风险持续推进,五大类基金受影响

  新的一年里,金融机构去杠杆和控风险进一步推进,将对委外基金、定增基金、分级基金、保本基金和货币基金持续造成影响。有分析人士预测,以上五大类基金将由盛转衰,均面临转型压力。

  在严监管约束下,新发行的委外定制基金数量、规模双双出现下滑,存量的委外定制基金也屡遭赎回,委外机构定制基金扎堆清盘,根据证监会基金募集申请表,多只基金产品拟转型。

  在再融资新规和减持新规出台后,定增基金套利难度加剧,整体定增公募基金规模骤然缩水,未来转型是必然选择。在去杠杆大环境下,分级基金市场规模也在大幅缩水,同花顺(300033,股吧)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超八成分级基金年内份额遭遇净赎回,分级基金市场规模较2016年底缩水超三成。

  预计2018年分级基金持续缩水的同时也加将更加重视转型,市场上迷你分级产品数量可能会猛增。

  此外,保本基金市场交易也将风光不再,平均收益率大幅下降,预计2018年陆续会有保本周期到期的产品转型为普通基金。

  猜测五:公募基金公司两极分化加剧

  有分析师表示,未来公募基金公司发展会持续分化,强者恒强,而小型基金公司如果不锁定独特的目标人群、不进一步细分市场、不开发出独特创新产品的话,其市场生存能力将被削弱。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大型公募基金公司在发行新产品和发行规模方面占据主要市场份额。2017年以来,113家基金公司共发行公募产品1677只,其中,规模居前22家的公司共计新发850只产品,占比超半,其他大部分基金公司新发产品仅为个位数。首发规模上,113家公司共发行基金10287.54亿元,而首发规模最多的前16家公司共新发5266亿元,占全部规模的50%以上。还有18家基金公司的首发规模均不到10亿元,总数也仅占全部规模的1%。

  猜测六:股权激励将增多

  一直以来,人才流失以及激励不到位是困扰公募基金的主要问题。2017年,一些基金公司已经开始尝试用股权激励的模式来弥补行业缺陷。截至目前,华泰宝兴、天弘基金、前海开源基金、九泰基金、永赢基金、创金合信、汇添富、银华基金(博客,微博)等10家基金公司已经开始实施股权激励措施,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进行尝试。

  私募基金:探路国际化

  经历一个快速发展期后,私募基金在2018年会迎来哪些巨变?严监管下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又将发生怎样的转变?

  2017年,私募基金规模已经突破了10万亿元大关,2018年,距离13万亿元的目标还会远吗?

  随着中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引入市场机制,吸引多方资金参与将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一投资过程中,私募基金可能迎来机遇。在大战略的影响下,私募的“走出去”和“引进来”现象越来越多。比如,已经有许多私募管理人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投资机会,诸如越南、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这些机会都会在未来加速中国私募基金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外资私募来竞争

  新的一年里,随着外资私募公司的不断涌入,本土私募公司也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近日,全球最大资管公司贝莱德(BlackRock)宣布,其在上海的外商独资企业贝莱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WFOE)已经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成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PFM)。至此,已有富达、瑞银、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顺纵横、路博迈、安本、贝莱德、施罗德等10家全球知名的外资机构先后拿到PFM牌照。当这些实力雄厚的外资私募竞相分割中国市场这块蛋糕时,本土私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

  不过,也有私募资深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私募短期对本土冲击的可能不大,因为外资很早就有和公募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本身自带私募牌照。私募基金的优势在于激励机制,在这一点上外资私募也没有明显优势。估计外资私募短期在海归多的高端机构客户领域比较有市场,长期还要看业绩发展情况而定。

  从监管趋势看,未来私募管控趋于规范。2017年底,全国股转系统发布的挂牌私募核查结果公告显示,富海银涛、拥湾资产、银纪资产、达仁资管、中科招商等5家新三板挂牌私募机构,因不符合整改要求,被强制摘牌。

  总计28家挂牌私募中,除了上述5家陆续被摘牌,10家安全过关,还有13家私募依然在核查过程中,不排除2018年仍有被摘牌的私募。

  监管持续加码

  可以预见的是,针对2017年底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机构假借私募基金名义开展的非法集资活动,监管会更加严格,整肃力度也会加大。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计划在2018年正式发布信用信息报告,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会员提供持续动态的“信用档案”,并将结合运行情况及行业特点推广至私募股权及创投基金领域。在私募基金的信用信息报告中,会员的违法违规、违反自律规则记录以及报送的登记备案、信息披露和从业人员信息等资料的专业度、透明度会更高。另外,中基协再次强调私募基金不得公开募集、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不得承诺保底收益、单只私募基金投资者人数不得超过法律规定数量等。

  2018年,中国百亿资管产品将要迎来增值税,私募基金也不例外,且受影响程度较大。财政部2017年6月30日发布通知,2018年1月1日起,资管产品管理人运营资管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应税行为,暂按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业内普遍认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所受影响可能大于银行、信托、券商等其他资管产品。因为私募没有类似公募基金的股票债券买卖价差免税政策,而且私募的管理人和基金都不是金融机构的身份,无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同业往来利息收入免增值税等。

  2018机构投资策略

  广发基金:市场节奏“N”字形

  2018年市场整体以结构性行情为主,预期收益率低于2017年。市场节奏呈“N”字形。一季度春季行情,二季度受金融监管及经济数据的扰动而回调,下半年在经济和政策明晰之后,市场会选择方向。市场风格方面,没有明显的风格切换。投资方向方面:先进制造、大消费(白酒、乳业、调味品、家电、商贸、医药等)、金融(银行和保险),全年排名分先后,但Q1春季行情消费股的机会最大。

  招商基金:MSCI年中或启动

  展望2018年,优化市场工作仍会延续,MSCI在2018年年中或正式启动,这将为A股引入更多国际资金。短期来看,会强化当前价值蓝筹和行业龙头为主导的市场行情。

  富国基金(博客,微博):财政空间受限制

  实体去杠杆,基建投资减税压力叠加债务规范。近两年,随着营改增的推动,财政增速有所下滑。在特朗普减税的冲击下,2018年我国可能会跟随减税,导致财政增速进一步下滑。此外,近期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规范地方政府债务,并对PPP已入库项目做了筛查,这将进一步限制财政空间。而近期多部门推进民间投资参与PPP项目,对政府财力提供一定的补充。

  财通基金:寻找“新龙头”

  总体看,2018年我们将继续遵循“龙头思维”,并积极寻找“新龙头”的出现。在GDP稳定的基础上,利润的增长主要不是来自行业整体增速的抬升,而来自上市公司在行业内地位的提升,来自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利润分配比例的提升,龙头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不断显现,特别是一些具有全球品牌影响力的公司,估值和业绩有望双击。

  博时基金韩茂华:中小股更大概率变优

  2018年,中小股票的表现大概率会优于过去两年,它们中的一些核心品种有望持续增长,成为被追逐的新蓝筹。

  随着蓝筹白马的估值修复在2017年底达到一个阶段性高位,A股大市值公司和中小创公司的性价比,其实又进入另一个临界点,很多中小创股票的估值收缩过快,但其中很多公司的基本面改善并未因股价大跌而停滞,2018年的中小创板块吸引力或将大幅提升。

  (国际金融报记者 王丽颖)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