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外撤离:工银瑞信丰淳谢幕 国泰润鑫获百亿净申购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重仓 >> 文章正文

委外撤离:工银瑞信丰淳谢幕 国泰润鑫获百亿净申购

加入日期:2017-11-7 8:51:31

无论是协会刚刚披露的三季度资管数据,还是基金三季报数据,都显示,委外撤离公募的趋势还在延续。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今年年度“巨无霸”——工银瑞信丰淳规模的急剧缩水。这只足以载入基金史册的900亿规模巨无霸,在三季度后被机构一举赎回了891.54亿份,而这距其成立才刚满两个季度。

尽管自9月以来,不少新发定制基金的出现显现除了委外资金回流的迹象,但相比撤退之势,这样的回流显然难以扭转委外撤离公募的大方向。

“巨无霸”不再

委外撤离公募的趋势仍在延续。

11月3日,中国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公募基金非货币公募基金月均规模排名前20名的公司,在三季度月均规模普遍出现下滑。其中,工银瑞信、鹏华、广发、博时、招商等多家公司非货币基金规模缩水均在百亿元以上,缩水最严重的是排名第一的工银瑞信,其二季末的非货币月均规模为3312.59亿元,而三季度下滑至2483.2亿元,缩减了829.39亿元。

此外,有多家基金公司专户规模也出现了大幅缩水。三季度专户月均规模排名前20强的公司中,华夏、天弘、建信和中信建投四家公司规模缩水超过百亿,其中缩水最多的华夏基金由二季度的月均3567.69亿元降至三季度的月均2880.32亿元,缩水近700亿元。

华南一位公募人士向记者表示,“非公募月均规模或专户规模缩水比较严重的,极有可能是由于委外资金撤退造成的。尤其是一些规模缩水数百亿元的公司,机构赎回的可能性非常大。”

实际上,从基金三季报中也能清晰地窥见委外资金撤离的痕迹。据数据统计显示,三季度非货币基金中,被赎回最多的普遍为机构定制基金。其中,有4只基金被赎回份额在百亿以上,分别是工银瑞信丰淳、工银瑞信恒泰纯债、工银瑞信恒享纯债以及广发景盛纯债,这4只基金均为中长期纯债型基金。

被赎回最多的工银瑞信丰淳是今年2月28日成立的一只超级“巨无霸”基金,其曾创下短短三日募集到909.55亿份的记录,刷新了基金史上单只基金发行规模之最,是今年基金市场上最赫赫有名的基金之一。然而,在三季度工银瑞信丰淳被一举赎回了891.54亿份,份额急剧缩水,规模也骤降至18.13亿。其规模波动之剧烈,正是由于机构资金撤离所致。

同样,工银瑞信恒泰纯债、工银瑞信恒享纯债以及广发景盛纯债也都是典型的委外基金,二季末机构投资者的持有比例均为100%,这三只基金分别被赎回了287.2亿份、147.55亿份和103.3亿份,均遭到了较大程度的机构赎回。

若从二季末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在90%以上的基金整体情况来看,1456只(分份额统计,下同)机构持有占比在90%以上的基金中,三季度被赎回份额达千万份以上的有496只,占比达34.07%;被赎回超过1亿份的有264只,占比达18.13%;而被赎回10亿份以上的有34只,除两只指数基金外,其余均为债券型基金。

深圳一位负责委外业务的公募人士向记者直言,“我们公司前段时间确实遭到了机构客户的赎回,虽然我们一直在和客户沟通,希望能够保住存量,但沟通并不意味着有效,因为银行也要面临年终考核,而且去杠杆的动作还在继续,他们在这方面也有压力。”

“新水”难寻

尽管委外撤离公募的大趋势有所延续,但在大量委外资金从存量基金撤离的同时,亦有部分委外资金选择了反方向的操作。

以三季度申赎情况来看,非货币基金中,获得净申购达10亿份以上的共有64只,其中债券型基金有26只。此外,申购排名前10的基金中,有6只为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份额增加最多的是国泰润鑫纯债,获得了102.18亿份的净申购。

具体来看,国泰润鑫纯债今年4月开始发行,直至7月4日才正式成立,成立时规模仅有2亿元。但在今年三季度,国泰润鑫纯债先是被一家机构申购了99.92亿份又被赎回了99.92亿份;同时又被另一机构申购了99.92亿份,至报告期末该机构的份额占比为97.79%,国泰润鑫纯债也因此从一只刚达成立规模线的小基金,化身为百亿规模的机构定制基金。

此外,在9月以来成立的新基金中,发起式定制债基成立的数量较此前几个月明显增多,诸如中银信享定期开债等个别规模50亿的基金,在短短2日内就结束募集,这也被不少市场人士视为委外资金回流的迹象。

不过,委外增量相对撤离量而言,仍是极少数。在去杠杆延续的大背景下,基金公司整体对于维系这方面业务态度都略为悲观。

华南一位渠道部人士表示,“即便有增量也都是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尤其在年末有的基金公司股东可能会有比较强的冲规模的意愿,对旗下的基金公司有所支持,其余公司想要拓展增量太难,因为去杠杆还远远没有结束。”

而一位大型银行总行资管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公司委外业务的运作模式与此前相同,但在规模上已经有所收缩,目前并无扩大这方面业务的计划。”

事实上,在委外新规发酵的这半年多时间里,一些非银行系中小基金公司在发展上已经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华南一家小型公募人士直言,“本身我们今年也想靠发展机构业务来壮大自身,但委外新规出来后我们这些小公司几乎完全没法做了,一没股东支持二没业绩背书,再加上今年债市这种情况,公司整体压力非常大。”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