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泥沼又开始说大实话了,广为流传的4433法则选择基金靠谱吗?
正文:现在有很多自媒体和所谓“基金达人”推崇所谓“4433”选择基金法则,甚至部分基金销售机构也开始宣传所谓“4433”选出来的优质基金。那么“4433”法则选出来的基金靠谱吗?
开始之前先介绍一下“4433”法则,“4433”法则是一个源自台湾的选择基金的法则,具体是这样的:
第一个“4”:基金必须满足近一年收益在同类基金中的排名必须在前1/4。
第二个“4”:基金2年、3年、5年及今年以来基金绩效在同类基金中的排名必须在前1/4。这个条件主要是用来筛选出中长期表现较好的基金。
第一个“3”:基金近6个月收益在同类基金中的排名必须在前1/3。
第二个“3”:基金近3个月收益在同类基金中的排名必须在前1/3。这两个条件将会筛选出近期表现较好的基金。
大家第一眼看这个法则是不是很严谨:基金的长期表现(3年、5年)和基金的短期表现(3个月和6个月)同时进行挑选,挑选出来的基金肯定是过去表现不错的基金。
那么问题来了:过去表现好的基金未来一定表现好?谁敢打包票,这还是存在依据过去推导未来的问题。
前两年4433法则选出来的都是中小盘股票的基金,去年下半年(尤其是去年四季度)选择出来的是以长信量化先锋这类所谓的“量化类”基金,很多时候选出没多久,这些基金和这些基金投资的股票基本上就是短期高点了,这不是选择好基金了,这是选择“套牢”基金了。去年四季度买长信量化先锋基金的很多投资者是不是到现在还没解套,长信量化先锋可是去年4433法选择基金里面经常排名第一的,你要是根据4433法则选出的好基金买上你就套牢了。
再看看基金评级,基金评级和所谓“4433”法则一样,也是通过过去业绩来评价,再看看长信量化先锋的评级,三星的五星,至今评级都很高,你说是吧,但是投资者就是不赚钱。
这是一个“4433”法则选出来的基金和这是一个“获奖”基金、“五星”基金,其实都是一样的,看起来似乎都有套路,都是能证明过去一段时间这个基金业绩不错,但是未来怎样,不知道。大家买基金,应该知道基金销售里面都有一句话: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的预期,那么既然不代表未来收益预期了,有啥用?
那么这样来说“4433”基金、“获奖”基金、“五星”基金都是说过去一段时间基金业绩不错,那么这些所谓评价方法跟最简单粗暴的看排行榜买基金的基本逻辑都是一样的,就是过去优秀的未来还会表现不错。无非就是这些所谓评价方法选择比看排行榜基金角度更多,如此而已。
其次我们再来说一个标准的问题:
我从4433法则里面随便挑出一条来:基金必须满足近一年收益在同类基金中的排名必须在前1/4。
为什么是前1/4,有什么必须是1/4而不能是别的数值的科学依据吗?有不是1/4就导致选择基金不科学不优异的论证吗?那么前1/3行不行,前1/5行不行?甚至我们非常苛刻,必须是前1/10,1/20,行不行?
那么我改成5522行不行?改成3344行不行?
最后,我们再说一个非常A股的问题,国内基金历史很短,第一只规范运作的基金开元是98年成立的,到现在不到20年,国内基金经理从业经历短,很多没有五年,我找了一个2016年(也就是去年)的报道的截图。
从业时间短,基金经理管理基金也不长情,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辛辛苦苦找出一个不错的基金经理,得,这基金经理要么辞职去私募,比如什么王亚伟、邓晓峰这类,要么被另外一个基金公司挖去,还有可能从基金公司内部的公墓部门调到社保年金部门。
你说一个基金历史业绩很好,老基金经理走了,冷不丁换一个新人,也被4433法则会被选出,那么你买不买?4433法则选基金首先要保证一个基金经理管基金有5年以上。
我之前反复说了“资管最重要的是人,但是人不是一个可靠性因素”。凡是不稳定的因素,我们在投资中都要降低非可靠性因素的影响。
最后说一下我的结论:我个人不是很认同所谓“4433”选择基金的法则,不论是内在逻辑,还是“4433”每个数值的选择我认为都有漏洞。
我个人还是认为要坚持“主动基金被动投,被动基金主动投”的方法,要做配置,不去赌未来行情,不去赌过去优秀的未来一定优秀。
得,写这篇文章,我又得得罪一些推崇“4433”选择基金法则的所谓财经“自媒体”大V。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投基摸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赵艳萍 HF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