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仿佛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各方声音渐汇成一个节奏:牛市真的来了吗?如果它来了,它还跟上一轮牛市路径相似吗?
博时深证基本面200ETF基金及其联接基金、博时上证企债30ETF基金、特许价值股票基金的基金经理赵云阳认为,出于对未来中国改革和市场环境的信心,A股市场可能已经酝酿出了长期牛市的土壤,但资本市场各类参与主体的投资理念、思路逻辑及操作都在改变。一个突出的表现是,量化增强及对冲开始创造收益。市场对通过量化、大数据挖掘,来获取稳定超额收益的期待突飞猛涨。
赵云阳认为,中国早期市场的有效性不强,获取超额收益相对容易,大家都习惯主动型投资。而美国的指数投资很成功,原因就在于美国在过去几十年里的持续慢牛上涨以及长期资金的配置。在美国,主动投资很难超越市场指数。海外的投资理念是围绕业绩基准进行行业或风格的高低配,基金相对基准的偏离度不大。而中国早期及目前仍不能只看业绩基准,基金持仓相对基准的偏差较大。
现在,大家对个股标的的挖掘思路也有所改变。不再仅只关注有没有盈利,而是关注这个公司有没有可能出现爆发期,及关注行业拐点。
“这一阶段的疯狂,是由于基本面研究的变化,从之前的看到盈利再做股票转变。而如果市场的泡沫一味的吹大,最终市场的资金会向估值相对合理的股票转换。包括银行、食品饮料等,都是市场的避险资金在买。中金发了一个研究报告:消灭1倍以下PB银行股,这使大家这两天都疯狂的买入。当然,仍然有一些人不敢加仓。很多投资者都是熊市参与起来的,具有一定熊市思维惯性,这个很容易理解。”赵云阳如是说。
赵云阳提到最近火热的分级B行情。“你周围没有人问过你分级B吗?我周围有很多人在了解。今年有很多相关行业的产品出来,投资者可以买相关的杠杆产品。这些产品的增加幅度很大,且有些品种的的成交量超过十亿元,具备投资者参与的流动性支撑,指数化的空间未来是很大的。机构在资金配置上,前两年喜欢小盘股。但是资金量大的话,就需要配更多的主流指数。”
“近两年,分级基金在大幅发展,从而助推指数化投资的发展,今年指数化投资优于主动投资,体现在上半年的中证500和近期的沪深300,以及市场热点军工主题、证券主题、非银主题等细分行业的指数化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体现了投资者的自我选择。除了分级基金之外,融资融券余额的快速增加,也表明市场资金在加杠杆。从券商的大户中也可以看出来,他们开始大量的放杠杆操作。”
赵云阳认为,分级基金的崛起对A股的上涨有助推作用。“分级基金主要是被动投资,通过收益分配给投资者提供加大杠杆的工具。中国人都喜欢杠杆。在分级基金刚开始的时候,很多机构投资者参与A类,这就需要他们买入母基金,然后拆分,卖掉B类份额。早期分级基金的整体溢价机会不是太多,申购拆分套利机会较少,分级基金规模也不太显著。2014年开始,分级基金的整体溢价机会增多,吸引套利投资者积极参与,母基金份额快速增长,进而提供市场被动配置的资金来源,对市场上涨提供辅助的支撑。”
市场资金在流入,这是不争的事实。过去几年,炒股是亏钱的,很多人看到房价的持续上涨预期,都选择存钱买房。现在,房地产的预期发生改变,原来要存钱付首付的,现在也观望了,这部分钱就逐步进股市。此外,之前也有很大一部分钱是购买像余额宝一类的产品,一年收益5%、6%。现在行情起来了,这部分钱就从低风险的产品转移到高风险的产品上。
对很多投资者而言,以前更多配主动型基金,随着市场好转,指数化投资产品被市场所关注。指数化产品具备投资透明化、参与费用低、规模化和流程化,行业、风格、概念及主题逐步的细化,极大方便投资者的参与和灵活配置。随着投资工具的出来,投资者可以自行择时择行业,认为这阶段这个行业好就配这个,参与进出效率也较快。现在互联网的普及,跨界经营越来越多,原来的分类支持不了新的选股思路,所以我认为,未来行业分类体系会进一步优化升级,未来的产品也会向新行业或主题偏移。
指数化投资产品体现在指数基金、ETF和分级基金,有债券指数化和股票指数化。去年开始,债券投资的指数化出现,包括债券ETF等,募集规模也都相当不错。今年股票市场行情爆发,机构开始布局分级基金,特别布局细分行业,包括金融地产、非银等等。明年各个机构对分级基金会更加细化,现在市场效应起来了,明年包括白酒、银行、高铁、工程机械等行业可能都要布局,目的是让市场参与更方便地进行投资配置。“现在很多银行找我们来做,需要一些定义清晰的行业。现在大家的观念转变,转变到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我们会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便利投资工具。” 赵云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