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资产证券化
根据公开报道,在此之前已有基金子公司,如金元百利、国泰元鑫、信达新兴资管、万家共赢等已陆续试水非标准的类资产证券化业务,如万家共赢已发行了多只基于小贷资产和供应链金融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而在今年9月底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修订稿)》的征求意见稿之后,业界便认定资产证券化扩容只是时间问题,开始积极筹备这方面业务。如今新规落地,基金子公司更加快了资产证券化发展步伐。
北京一位基金子公司人士告诉中国基金报记者,早在政策出台之前,业内已经开始了相关业务筹备,不少基金子公司今年年初就开始组建资产证券化业务团队,在人员、制度、调研,甚至业务洽谈方面已经有所进展。
另一家基金子公司相关业务人士也对记者表示,“政策一出台,我们就马上组织了培训和学习,了解政策规定,设计业务方案,筹备上马相关的项目。”
该人士称,目前是基金子公司发展资产证券化的最好时期,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比较优质,风险相对低,且作为标准化产品可以在资产支持证券交易场所上市,也保持了必要的流动性,券商和基金公司对资产证券化都很有热情。
该人士还称,资产证券化的规模很大,市场也需要更多的载体来消化,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上游融资需求很旺盛,下游也有做这块业务的动力,容易形成多方参与、多方共赢的局面。
数万亿市场待撬动
某资产管理公司经理对本报称,“预计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规模在5万亿到10万亿元,考虑到我国资产证券化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增长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兴业证券研报也指出,未来资产证券化业务空间巨大,假设5%的信贷资产实行证券化,将带来5万亿元的业务规模。
管理费率的提升则是基金子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另一利好。据业内人士透露,通道业务的管理费是万分之五至万分之八,但如果开展资产证券化,由于在产品交易结构设计、模型设计、风险控制等方面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费率往往会比通道业务高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但市场的广阔、优厚的费率并不代表这块蛋糕唾手可得。
某基金子公司人士分析称,我国资产证券化分为两条业务线,一是央行和银监会监管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在银行间市场进行交易;二是证监会监管的券商专项资产计划,主要在交易所进行交易,但目前央行和银监会线下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比较多,证监会线下业务相对较少。“基金子公司将面临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同时,由于多数基金子公司缺乏相关经验,发展也不会太快。此外,即便推出资产证券化项目,由于收益率缺乏竞争力、风险信息不对称,如何让投资者接受此类产品也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