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香港制造”基金产品 期待中港两地基金互认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动态 >> 文章正文

拓展“香港制造”基金产品 期待中港两地基金互认

加入日期:2014-11-27 13:21:51

  21世纪经济报道

  “亚洲市场总是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是我们长期投资的重要市场之一。”美盛集团(LeggMason)总裁暨首席执行官Joseph Sullivan表示。

  他透露,今年集团亚洲市场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高达73%,是其国际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区域。目前,集团在亚洲的东京、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设有办事处。

  截至2014年11月,美盛集团管理资产总额达7080亿美元,为全球排名第21大资产管理公司。集团曾在2006年跻身全球第九,但近几年的排名却一路下滑。

  “目前,整个资产管理行业也面临着收费下降、成本上升的压力,从监管机构和竞争对手的角度,收费必然下降,然而包括技术、监管、销售等方面的成本却在逐年上升。”他坦言。

  Sullivan于1994年加入美盛集团,20年间,他见证了美盛从一个有丰富产品线和业务线的证券经纪公司转型成为一家单纯专注于资产管理的跨国企业。

  多元化战略

  Sullivan表示,虽然美国本土市场的资产管理规模占全球市场的比重接近一半,但却出现增长放缓的趋势,而海外市场的增长速度却遥遥领先。

  目前,美盛集团在非美国本土管理的资产规模已接近集团总规模的38%,这些市场亦贡献了34%的收入,“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海外市场与美国本土市场的资产规模各占一半。”Sullivan指出。

  除在地理区域上寻求多元化以外,集团也在积极拓展非固定收益类的资产类别以及零售投资者。目前,固定收益占其总资产的51%,股票占比22%,而从收入贡献来看,截至今年9月,股票类资产却贡献了集团48%的收入。

  目前在美盛的客户中,零售客户和机构法人客户的收入占比为26:74 ,然而零售客户却贡献了高达52%的收入。

  美盛集团于1899年成立于美国巴尔的摩,1983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上市,此后二十几年内一直积极兼并收购在不同领域具有投资专长的投资管理公司,逐步形成一个兼具全方位投资能力与全球销售平台相结合的资产管理公司巨头。

  “目前来看,我们的子公司涵盖了大部分的投资领域,未来我们在兼并收购方面会更加审慎,不会收购一些与现有子公司投资领域重叠的公司,而是重点关注那些能够弥补我们投资缺陷的公司。”Sullivan表示。

  他举例,一些私募基金、能源、房地产类的投资,由于这些资产类别的流动性不高,如何将这些资产类别结合一定的投资工具满足零售投资者每日赎回的流动性,“如果某些投资公司能在这些投资领域提供解决方案,我们将十分有兴趣。”

  美盛集团旗下共有7个子公司,分别主攻不同的专业方向,比如固定收益、美股、小盘股、另类投资等。

  这些投资管理公司包括西方资产(Western Asset)、锐思投资(Royce & Associates)、布兰迪全球投资管理(Brandywine Global Investment Management)、博茂资产管理(Permal) 、凯利投资(ClearBridge Investments),以及在今年刚刚完成收购的QS Investors、Martin Currie,前者专注进行系统性投资,而后者则采取主动性的投资环球股票。

  考虑“香港制造”基金产品

  为了拓展在中国内地的业务,美盛集团目前已与澳新、东亚、花旗、华侨、渣打、大华六家外资行进行合作,由这些外资银行向其高端客户代销美盛集团的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产品。目前集团已经囊获了5%的QDII基金市场份额。

  “目前中国的客户,尤其是超高净值客户,对资产管理类产品的需求更加倾向度身定制,这类客户对一些新型的产品,包括证券收益、新兴市场企业债、高息债等固定收益类产品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美盛集团中国及香港业务主管曾劭科表示。

  目前,在亚洲主要市场中银行仍然是最重要的基金销售渠道。“虽然国内四大中资银行在本土的基金产品销售上占据绝对优势,但由于他们缺乏国际资产配置的能力以及国际市场的研究实力,因此外资银行在QDII基金销售上的优势仍将持续。”Sullivan表示,并透露与中资行的合作还在洽谈中。

  同时,他还透露,目前集团期待中港两地能早日实现基金互认,为此已于11月在香港注册了三只新基金,并且正在考虑拓展“香港制造”的基金产品。一旦两地通过基金互认,这些“香港制造”的基金产品有望在内地市场进行销售。

  中港两地的基金互认从去年年初开始启动讨论,早已在市场上探讨已久。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欧达礼在近日的一个午餐会后表示,中港基金互认尚未有确切的时间表,但希望会尽快推出。

  据悉,香港方面要求,只有“香港制造”的基金有望进入内地市场进行销售,这意味着获得认可的基金不单要在香港注册,同时需要在香港运营,即基金需要在香港成立、注册、管理、交易和分销等运营平台。

  “中国显然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市场,但我们希望等待一切时机成熟之后再正式在内地成立自己的团队,而不是急于一时。”Sullivan表示。(编辑 马春园)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