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降息“靴子”落地,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
24日A股市场给予了此次降息“正能量”的反馈,两市大幅高开,受益于此次降息的券商、地产等板块,推动沪指盘中大幅走高至2546.75点,创出近三年的新高点,收盘涨幅1.85%,伴随市场涨幅的是两市成交量大幅度放大。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建信基金表示,自3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报告去掉“流动性总闸门”限制后,央行开启了全面货币政策放松。
央行选择当前时点降息,虽超出市场绝大多数机构的预期,但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14年年初以来,新增社会融资总量中,债券、票据利率都有较大幅度的下滑,直接融资占比也有所扩大,促使企业在这些方面的融资成本有所下滑,但社会融资总量中最大的构成部分贷款利率并没有有效下行,3季度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依然相比2季度有所上升,此次直接降低贷款利率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第二,从国际大背景以及国内的经济环境来看,当前时点降息较好。放眼全球市场,明年美联储将开启加息周期,新兴市场将面临资本流出压力,如果中国明年降息,可能面临类似困境,不利于汇改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从国内看,当前处于PPI通缩、CPI压力不大的阶段,且经济还在下滑趋势当中,而未来CPI可能在猪肉价格带动下有所上行。
第三,从整个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来看,央行一直在努力尝试价格型工具对数量型工具的替代。但今年以来,降低正回购利率引导融资成本的效果似乎不显著,利率走廊机制并没有很好地运行,而定向宽松等数量兼价格型工具也效果欠佳。所以央行权衡之下,选择最为直接的降息手段,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的目的。
一定程度上利好实体经济
此次降息对实体经济而言,主要影响在于:
第一,降息对于存量债务的意义大于增量债务。降息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存量债务的利息成本,但对于增量债务,由于银行有利率上浮的权限,相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降息很难实现利息成本的下降。
第二,此次非对称降息,意味着银行的资金成本并没有降低,而是压缩了银行的息差空间,因此如果后续没有进一步的政策配合,比如进一步降准等给银行充裕的资金,很难说银行会大规模增加对制造业等行业的贷款投放。
第三,可能加快地产以及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地产方面,从08、12年两次降息的情况来看,成交量一般在降息后3个月之后同比见底回升,从而带动相应的信贷回暖,以及投资需求的增加。降息在一定意义上缓解了地方过剩产能的出清,从而加大了化解产能和改革的成本。但本次地产面临的是大周期拐点,而地方政府等则有43号文等新的规范,因此可能不一定会呈现出12年降息后地产快速反弹的局面。
对市场整体构成利好
建信基金认为,本次降息开启了央行全面宽松的通道,未来进一步降准、降息可期,那么投资者该如何选择?
对股市而言,降息的第一个利好在于无风险利率下降。第二个利好在于降低企业费用。降息对于存量贷款按照80-90万亿计算、对应的利息支出按照40bp计算,将降低3000多亿,有利于企业成本节约和利润改善,提升盈利和估值。地产受益较为明显,降息一方面降低了购房者月供,带动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降低了地产商融资成本。总体来说,风险偏好提振有利于股市,将提高股票基金的收益,尤其是企业融资成本降低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对相关主题基金如建信改革股票基金、建信社会责任基金构成利好。
对债券市场而言,降息整体短期内有利,长期影响取决于后续进一步降准、降息的预期。短期而言,信用债可能会好于利率债,贷款利率下降,导致信用债发行利率降低,且企业财务成本降低从而降低企业违约概率,从而降低信用利差。对债券基金而言,未来债基收益还有一定空间,尤其是配置权益类资产的二级债基,如建信转债增强、建信双息红利业绩有望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