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管理与指数型基金究竟孰优孰劣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学校 >> 文章正文

主动管理与指数型基金究竟孰优孰劣

加入日期:2014-1-6 8:51:11

  ⊙本报记者 王彭

  2008年1月1日,“股神”巴菲特与年轻的后起之秀泰得.思德进行了一场赌博。巴菲特预言,在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十年间,投资于标普500指数的净收入将会高于投资于任何一组对冲基金的净收入。在这场赌注中,巴菲特选取了一支名为文佳指数,追踪标普500指数的指数基金,思德则选取了五种主动管理的对冲基金。五年过去,截至2012年底,巴菲特选取的文佳指数基金净值上涨8.69%,而思德的五基指数仅上升0.13%,虽然赌博还有一半赛程, 但巴菲特暂时的胜利至少说明了一点,被动管理的指数基金从长期业绩上来看,相较于主动管理基金的表现毫不逊色。

  回到国内的A股市场上,这一理论是否依然奏效?若从2009年1月1日开始计算,至2012年12月31日, 沪深300指数在2009至2013年五年间的涨幅分别为95.8%、-12.51%、-25.01%、7.55%和-7.65%, 而国内股票型基金在此期间每年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71.54%、3.02%、-24.94%、5.61%和16.45%。也就是说,如果一名投资者在2009年初入市,分别投资于追踪沪深300指数的指数基金和一支处于市场中游水平的股票型基金, 持有至2013年底,前者的收益率为58.18,而后者的收益率则高达71.68%。

  为何两种类型基金的比赛,在国内和国外市场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我们看一下近五年标普50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走势情况,便不难得到答案。标普500指数自2009年开始基本延续上涨行情,期间虽然有阶段性调整,但指数总能屡创新高;而沪深300指数则呈现宽幅震荡格局。事实证明,在较为震荡的市场环境中, 主动管理型基金通过对股票仓位、行业配置和个股的积极操作,的确能够打败被动管理型的大盘指数基金。

  以上是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待二者表现的差异,如果从阶段收益来看,不难发现,在2009年大盘股和2013年中小板成长股的牛市行情中,指数基金的表现相较于主动管理型基金则更为出色。2009年沪深300指数上涨95.8%,超越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24个百分点;2013年创业板指数上涨82.73%,表现仅次于股基冠军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基金,跑赢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6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把握好入市时机进行阶段操作,指数型基金同样能够取得不俗的收益。

  不过,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能够准确判断时机并进行有效的波段操作并非易事,因此,选择一只或几只投资能力较强的主动管理型基金进行长期持有, 相对来说更容易降低风险,从而获取稳定回报。

编辑: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