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价格 挖人才占渠道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学校 >> 文章正文

拼价格 挖人才占渠道

加入日期:2013-1-5 11:19:02

  2012年12月28日,新的《证券投资基金法》(以下简称新《基金法》)发布,为基金管理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开展公募管理业务预留了法律空间。为了落实新《基金法》,证监会于2012年12月30日公布称,拟允许符合条件的券商、保险以及私募这三类机构直接开展公募业务。

  面对即将敞开的基金业“围城”,大基金公司纷纷抢占银行渠道资源,试图通过打价格战的方式逼退竞争者。这一策略目前已初见成效,不堪高昂的发行成本,小型公司选择到专户作为突破口以实现弯道超车。而刚获得准入资格的私募基金,也有一些表示对这种高成本、拼资源的公募业务“不感兴趣”。

  打价格战“守江山”

  保险、券商、私募进入公募领域,意味着基金行业的围城正被突破,基金业的竞争环境变得更为激烈。

  “保险、券商以及私募基金进入公募领域,基金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更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过去是70多家基金公司,竞争相对比较温和,因为公募基金之间从事的业务基本雷同,遵循同样的规则,竞争相对没那么惨烈。但放开后,不同的竞争者参与进来,你可能刚练好了降龙十八掌,但从其他领域进来的投资者拿的是枪,一下子就将你给毙掉了。”某大型基金公司总裁直言,新进入者的游戏规则可能跟公募基金之前采取的竞争方式完全不同,基金业在2013年可能要适应更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

  对于即将到来的惨烈的竞争环境,大基金公司选择以价格战的方式直接应战。

  “我们1月发行3只公募基金产品,已经和银行谈好了发行档期。另外,还准备了15只产品,有10只已经和银行谈好了托管渠道。”深圳某排名前十名基金公司营销总经理感慨,2012年公司发行了6只产品,但2013年计划是发十几只,整个营销团队的压力非常大。

  大量发行产品正是大型基金制订的2013年发展战略。“公司已经储备了30多只产品,主要以固定收益为主,基本都和银行托管渠道谈好了。”易方达基金内部人士透露,大基金公司都想2013年多发些产品,争取抢占银行渠道的资源,未来放开后再谈托管渠道就会变得比较艰难。

  物以稀为贵,当基金公司都在争抢银行渠道,银行的要价自然大幅飙升。

  “2013年新发产品的尾随佣金肯定会提价,现在只是和银行谈产品的准入资格,具体的提价幅度要等产品发行时才会确立。”深圳一位银行系基金公司营销总经理透露,2010年基金产品审批通道由3条拓宽至5条,基金行业开始大量发行产品,银行的尾随佣金立即由15%提升至40%。这一次,几百只公募产品涌向渠道,银行的提价不可避免。

  据《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了解,目前银行收取的尾随佣金比例普遍达50%,有些小基金公司支付的比例甚至高达70%以上。如果2013年尾随佣金继续攀升,对一些公募基金而言,发新基金将是一笔“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现在发新基金,第一年的管理费基本都当做销售成本给了银行。2013年将会演变成每发一只新基金,就是一笔亏损,基金公司的盈利能力将会急速下降。没办法,这就是打价格战的代价。”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总经理担忧,基金行业开打价格战,发行成本直线飙升,2013年基金业的利润将会继续下降,可能由30%降至10%。

  但大公司并不担忧这一结果。“大公司有过往丰厚的利润作为基础,虽然多发行产品会造成当年成本提高,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挤占银行的渠道资源,将其他竞争者挡在门外。”前述银行系营销总经理直言,基金行业放开管制以后,券商、保险以及私募将可从事公募业务,基金牌照不再是稀缺资源。

  但公募的客户资源还是在银行,因此抢占银行通道将是阻挡竞争对手入场的最好方式。这样不久的将来,市场份额将会向大公司集中。

  虽然大公司对价格战的未来充满信心,但也有基金业高管认为这种模式只是短暂的“商业冲动”。

  “现在大家都在玩命发产品,跟打价格战没有差别。唯一的好处是抬高成本,将中小型的竞争对手挤下来,不让它们进入这个领域。”深圳某合资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认为,价格战只是大公司一时的商业冲动,等到2013年年底一算账觉得不划算,这种冲动自然将会消失。

  走专户路线觅机会

  虽然2013年的产品发行尚未开始,但大公司掀起的价格战,无形中抬高了小型基金公司尤其是新进入者的成本,并成功地将一部分潜在竞争者阻挡在门外。

  这一战略已经奏效,一些小型基金无法再承担高昂的公募发行成本,普遍选择了专户作为突破口,希望能走出去,在专户理财业务蓝海中杀出一片天地。

  “新基金公司和小基金公司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的阶段,如果想在公募上一步步规范地成长,形势已经不允许,目前已经没有了烧钱的资本。”方正富邦基金总经理邹牧表示,对于小型基金公司而言,如果单靠公募募资规模上升已经烧不起钱。未来方正富邦无论是公募和专户业务,都只做固定收益,希望通过另选其他盈利点来突破。

  有些小型公司更是直接放弃了公募业务,将专户作为主要发展方向。“2012年12月底,国金通用将公募部分的研究员转岗到专户,以后公募只做被动投资,专户则专注做一些特色产品。”一位业内人士称,国金通用作为新公司,最初的发展战略也是以公募为主,但坚持一年后最终还是决定转型到专户。

  以专户作为突破口,希望实现弯道超车,正是小型基金公司尤其是新基金公司的一个策略。

  “公司2013年1月中旬将发行一只对冲套利的产品,是一只在商品期货和股指期货全覆盖的产品,这也是工行发行的第一只衍生品。”金鹰基金专户投资总监张伟介绍,公司将专户业务作为转型的重点,未来还将推出套期保值等有关期货领域的特色产品。

  除了面对股票、债市、期货等传统的专户业务外,新放开的专项投资亦是金鹰基金未来重点布局的一环。“我们正在申请专户子公司,有专人负责申请业务,引进了一个专户团队,偏向于信托和银行融资类的业务,业务和风控操作跟传统的基金业务不同,因此要在专业子公司搭建平台。”张伟透露,子公司先做专项资产管理,引入的新团队采取比较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和薪酬机制。

  但最近,他们发现这块业务竞争激烈程度并不亚于公募。“专项资产管理对基金公司是新业务,但对信托而言则是传统业务。基金在人员和项目储备上都没有优势,必须引进平台和人员去分蛋糕。最关键的是,过去几年信托的爆发式增长已经把好的项目都瓜分得差不多了。”某专户总监担忧,专户子公司的业务空间,还是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

  公募业务的高成本,让已经身处其中的小型基金公司将业务重心转到专户。而对于刚获得准入资格的券商、保险、私募而言,亦是抱着犹豫的态度。

  “公募业务放开对大家肯定是好事,但对于绝大多数私募而言,还需量力而行,否则公募业务将会是陷阱而非馅饼。公募业务非常消耗资源,这些资源大多数私募(包括很多符合30亿元管理规模的阳光私募)还不具备,特别是对市场营销、后台运作的专业和经验积累还远远不够。”一位私募基金总经理直言,私募参与公募业务,可以积累客户资源,做大规模。然而,公募行业高昂的成本,则让私募闻风而退。

  除了成本,有些私募不喜欢公募的业务模式。“若新发的基金只能收固定管理费而没有业绩提成,这活不好干啊!短期本人更愿意也更喜欢目前这种低管理费、固定业绩分成的阳光私募产品。”上海鼎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组合经理王小刚的态度,正是大多数私募对公募业务的一种看法。

编辑: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