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基金的精彩 基民的冷漠
《红周刊》特约作者 杨钢
失真的指数 分化的股基
2012年的指数失真程度为有史以来之最。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中小板指、创业板指,没有一个出现有效涨幅,但最牛股基的年收益接近30%,放在以往,这真是一种无法解释的现象。实际上,无论年初的周期股行情、年中的概念股和消费股行情以及年底的城镇化行情,结构性的行情贯穿始终。但同时波段特征非常明显,导致股基分化异常严重。最差的股基亏损超过10%,首尾相差近40%之多。
偏股基金的选择要注重“精”。有些基金经理精于现金流估值,在他的组合中,蓝筹股和传统消费股可能会占到不少权重;有些基金经理精于PEG(相对市盈率)估值,他可能更偏向于投资新兴成长股;有些基金经理持股目标价严格,只要股票不大幅波动则不考虑调整,一套组合能持有一年以上;有些基金经理则比较喜欢迎合市场,半年左右就会调整一次持仓。这些特征当仔细研究了基金年报、半年报和基金经理言论后,都能做出一个大致推测。基金经理的从业经历也很重要,一个做了三年钢铁研究员后转向经理助理继而成为基金经理的人,你很难想象在他掌管基金的第二年会侧重于投资科技股并如鱼得水。
基民买在了债市的“尾巴”
这一轮债市的牛市起始时间在2011年9月底,当时正是CPI开始下行的起点。经过了利率债的快速上涨,今年上半年信用债开始全面复苏。但当基民看到通篇累牍的报道时,债基收益的高峰已经过去,8月份之后收益下降明显。纵观全年,收益在10%以上的开放式非分级债基有20多只,但下半年收益在2%以上的债基数量并不多,且基本上属于股票仓位较高的二级债基,借力股市而得。
债券基金的选择要侧重“稳”。作为长期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债基主要起到防御作用。基于此,选择债基时要以债券投资能力作为考察重点,不应过分看重20%仓位的股票。债基的好坏主要在于资产配置能力和拿券能力,与基金经理的关系较大。对于那些长期从事固定收益投研的基金经理,如果过往回报持续稳定,就是很好的投资标的。对于那些债市相关背景较强的基金公司,有经验丰富投研总监坐镇的,旗下基金都可以关注。
货基进入史无前例大牛市
货币基金的收益近四年来水涨船高,平均回报从2009年的1.44%到2010年的1.83%再到2011年的3.58%,2012年以来更是跑出了3.89%的好成绩。而2011年时由于银行利率较高,货基未受到重视,2012年货基收益终于将其价值凸显出来。1月份时货币基金规模占全市场11.1%,11月份已经到了17.3%,这种膨胀的趋势预计将再持续起码1~2年。
货币基金的选择要侧重“广”。这主要指的是资源广,如果说债基主要看基金经理的话,货基主要就是看基金公司,看其在固定收益方面的社会资源。大型基金公司、经营固定收益基金年头较多的基金公司、银行系基金公司一般在这方面有优势;一些小型基金公司也有收益不错的货基,其主要借助于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的特殊渠道,但基民在选择上难度相对较大。基民不宜用博短线的思维参与货基投资,应以回报稳定、流动性好的货基为首选。
QDII基金业绩“扬眉吐气”
今年QDII基金比起2010年和2011年算是业绩不错,不过还没有引起投资效应,毕竟第一批QDII给人的伤害太深,现在的净值也还是很低。今年的QDII分化同样较大,投资新兴市场和海外中国概念股的回报不错,投资资源类的业绩不佳,有些出现了负收益。在第一批QDII中,工银瑞信全球配置和交银环球精选回报不错,成立以来的累计收益也可以,两只基金的管理人都有较丰富的海外从业经验,特别是交银环球与基金的匹配度更高。
QDII的选择要侧重“配”。一方面,管理人团队要和基金的定位、投资领域配合。由于QDII的资料较少,净值也是一周公布一次,选择起来的成功率不如国内基金高,建议投资者多关注基金经理的从业背景,过往是否管理过与本基金相似度很高的产品。如果没有,以前是否曾长期从事与本基金投资所在的国家和行业相一致的工作也值得考察。另一方面,QDII是差异化比较明显的产品,基民选择时要与当年的形势相匹配才可能有较好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