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终,即将过去的2012年被称为“财富管理元年”。今年以来,证监会已经多次给基金行业“松绑”,无论是机构准入还是产品创新,都坚持降低门槛、弱化审批、加强监管的总体思路。
基金公司被允许成立专户子公司后,将可以开展“类信托”业务,并提出“员工持股”计划,目前多家基金公司已经成立了子公司。而基金行业也开始全面改进基金产品审核制度,取消基金产品通道制,简化审核程序、缩短期限。此外,备受业内瞩目的《证券投资基金法》也于12月28日表决通过。
销售渠道的变革是今年一大突破,证监会放开了基金第三方销售机构的审批。2月22日,证监会公布首批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名单,诺亚正行、好买财富、深圳众禄、东方财富四家机构“中选”,这意味着筹划7年之久的基金第三方销售正式开闸。对基金公司而言,基金的发行规模如何,除基金自身的声誉外,渠道也占有很大一部分作用。到目前为止,基金销售的最主要渠道为银行,许多基金公司管理费用的一大半都需要向其“进贡”。对投资者而往是销售佣金最高的基金产品。第三方销售公司有望打破这一格局,但目前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基金产品推陈出新
对于基金产品来说,创新成为2012年公募基金开出的最美花朵:货币基金第一次实现T+0交易,跨市场乃至跨境ETF产品、短期理财基金和发起式基金也首次出现。今年5月初,酝酿了5年之久的华泰柏瑞和嘉实沪深300ETF基金终于宣告成立,合计募资金额超过500亿元。随着沪深300ETF的上市交易,股指期货配套现货的空白得到有效填补,为期现套利提供了更为方便的工具。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创新实现的跨市场T+0申赎机制,使得股指期货套利者不再需要测算各成分股以及各种ETF的配置比例,从而能轻松实现股指期货日内套利交易。在跨市场ETF基金的成功推出后,同样酝酿已久的易方达和华夏旗下的两只港股跨境ETF基金也已问世。
如果要评选今年新发产品中的明星,短期理财基金是当之无愧的首选。2011年9月以来,银监会叫停了商业银行发行短期和超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这一举措显然给基金公司腾出来了相当一部分市场空间。2012年5月9日,首批两只短期理财基金产品汇添富理财30天、华安月月鑫成立,打响了基金理财产品的头炮。最开始推出短期理财产品的工银瑞信、汇添富、华安等基金公司的发行期限虽短,规模却屡创新高。汇添富理财30天、华安月月鑫及季季鑫两只产品,在不足10天的募集时间里共募得481.90亿份。短期理财基金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投资者的普遍认可,主要还是源自其投资门槛低、流动性好,得到渠道的大力支持。
束缚货币基金已久的流动性难题终于在今年得以破解,货币基金也正式从活期存款的替身走向台前。今年10月,南方、国泰和汇添富基金公司的“官网直销货币基金T+0赎回方案”业务获批,意味着货币市场基金可当日赎回当日到账取现,而且在非交易日均可操作。但是该功能仍然存在局限,如只针对网上直销用户、赎回取现有限额等。而随后11月,汇添富就推出场内T+0货币产品。总体来看,“T+0版货基”在资金兑付效率上已接近活期存款和证券保证金,但在收益率和投资门槛上具有明显优势,对低风险投资者和场内交易型投资者来说吸引力极大。
因为旱涝保收,公募基金一度被市场认为是最大的“吸血鬼”。为了挽救其整体形象,今年6月,发起式基金正式亮相。这一创新品种本质上为“利益捆绑、风险共担”,基金公司股东、基金公司、高管或基金经理通过认购自家基金并持有不少于3年,使得自身利益与基民利益息息相关。天弘基金率先推出了自己的“诚意之作”,运用公司固有资金认购该基金1000万元作为发起资金,当时在市场引起不小的关注。不过,从第一只递交申请的发起式基金天弘债券型基金开始,陆续响应的基金多以固定收益品种为主,权益类基金则寥寥无几。
公募基金步入“千基”时代
凭借创新,今年公募基金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规模、数量齐创新高,并正式步入“千基”时代。截至12月23日,今年以来成立的新基金数量已达251只,超过去年全年成立新品总数量的18.96%。而早在今年6月,随着景顺长城上证180权重等5只基金的同日设立,公募基金迈入历史新纪元,正式进入“千基时代”。2012公募基金不仅在数量上成功突破千只大关,首发募集资金情况更是可圈可点。今年股市低迷,偏股型基金销售也越来越不景气,但伴随着5月份短期理财债券型基金和跨市场的两只巨型沪深300ETF登场,新基金首发规模5年来首次突破4000亿元关卡,也使得今年5月以累计1346.79亿的新基金募资金额成为月度新基金首发募资的最高峰。
从年内新基金募资的整体情况来看,251只年内成立的新基金首发共计募得6313.29亿元,平均每只新基金首募资金25.15亿元,而去年全年成立的211只新基金共计首募资金2762.46亿元,平均每只新基金募得13.09亿元。具体来看,年内成立的251只新基金中,首发募资最多的是工银瑞信7天理财基金,该只基金成立于今年8月底,首发募集资金达392.53亿元。
基金重磅大佬相继出走
这一年,对于公募基金业同样也是“多事之年”。基金行业内人来人往,但今年尤甚,资深元老级人物纷纷选择离职。进入12月,基金公司总经理离职潮依然在延续。12月7日,信达澳银基金发布公告,公司总经理王重昆因个人原因已于12月5日离职,这已经是今年第13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离职。上一个十年中任职的行业前五大基金公司中,已有3位在近两年中更换总经理,包括行业龙头老大华夏基金范勇宏、博时基金人望颇重的肖风和易方达基金低调的叶俊英。
提到今年公募基金最吸引眼球的人,无疑是“公募一哥”王亚伟,他曾经缔造了投资神话,然而这样一个将公募基金行业领入“英雄时代”的人,却在5月8日提出离开华夏基金,离开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近期,时隔近6年封闭的华夏大盘精选和华夏策略精选基金放开申购,是否仍有昔日的明星效应?
分级基金到点折算首度触发
2012年是分级基金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首次出现了因为基金净值触及阀值而发生折算的案例。8月30日,银华鑫利触发0.25元的到点折算阀值,启动到点折算机制,成为境内首例到点折算的分级产品。在此情形下,银华鑫利基金份额缩水为原先的四分之一,面值则直接从0.25元提升为1元,其对应的优先份额银华金利的折价也随之消失,投资于优先份额的投资者获得了原本难以兑现的折价收益,收获颇丰。经历了折算事件后,市场对分级基金的两类份额重新评估。B端不再是人人争抢的“香饽饽”,在市场快速下跌时甚至可能成为致命的“毒药”,其溢价率也大幅下降。相反地,A端经此一役,也让投资人重新认识其价值,成为熊市“避风港”。
债券基金扩容预演
2012年对于大多数股票基金来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净值、规模双缩水成为了不少基金难以避开的命运。但对于固定收益产品来说,却出现了井喷式的大扩容,短期理财、债券、货币保本等诸多品种纷纷加大了募集频度。今年债市的火爆行情,令债券型基金当仁不让地成为基金中的“当家花旦”。
相对不错的业绩而言,债基吸金能力确实可观。今年以来,新基金募资规模为4700亿元,其中债券基金募资就达到3200亿元,债市的慢牛行情使得基金公司在这一领域持续发力。中央结算公司12月4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基金债券托管量累计增加6647.47亿元,增加额紧随商业银行的1.22万亿元。截至11月末,基金持债规模已仅次于商业银行,成为债券市场第二大类投资主体。此前的9月底,基金持债量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总持债量达到了2.01万亿元。今年以来,债基成为基金发行的主力品种。截至12月17日,今年新成立的债券型基金共有61只,发行总规模为1563.72亿元,加上货币基金和短期理财基金,占据了发行规模的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