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私募江湖:血色磨砺
《红周刊》作者 王婷
私募界这几年正像马云常说的那句话,2011年很残酷,2012年更残酷,希望2013年很美好。2012年阳光私募的关键词是:清盘。
三度清盘,行业生态严峻
尽管12月份看到曙光,但前途忐忑。这一年,私募基金在痛苦中煎熬,经历了三波清盘潮,数据显示,仅2012年前11个月,全国已经清算的阳光私募产品共有331只,其中提前清算的就达到了112只,到期清算219只。112只提前清盘的阳光私募中,非结构化的就达到了47只,与2011年相比,这个数字同比大幅增长了50%。
眼下,更是有一大批产品净值在0.7元“生死线”上徘徊,目前市场上有20只阳光私募的净值都在0.7~0.71元之间,这意味着这批私募基金已经站在清盘的悬崖边缘。为了能在弱市中存活下去,一些新发阳光私募将止损线设定为0.5元。
好在,年底之前A股大幅反弹,第四波清盘潮尚未触发。大量阳光私募“非正常死亡”的背后,反映了今年市场操作难度的加大。但是清盘其实也是私募行业优胜劣汰的必然过程,未来估计仍会有大量的私募产品被淘汰。如果私募只能在牛市中赚钱,而不懂得如何在熊市中生存下来,那淘汰是必然的命运。
实际上,阳光私募真正繁荣始于2007年牛市顶峰时期,五年的熊市给私募一次透彻的洗礼。根据好买基金的数据,在2007年以来成立的928只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中,有高达707只成立以来的收益为负,占比达到了79.19%,平均收益率为-21%。亏损幅度在50%以上的基金则一共有43只,其中成立以来收益在-70%到-80%区间的私募产品一共有3只。对于这些基金而言,尤其是跌幅最大的3只基金,净值均已在0.3元之下,回到初始净值的难度将会非常大。此外,成立于2010年和2011年的基金“伤亡”最为惨重,整体收益为负的产品在全部非结构化产品的发行数量中的比例分别为87%和83%。而在2012年以来成立的87只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中,未能取得正收益的产品数量也达到了60只。
英雄本色,泽熙、银帆耀眼
几年熊市下来,一些私募基金逆市大幅走高。最耀眼的依然是泽熙投资,其经理人徐翔素有“私募一哥”之称。泽熙投资自2009年底成立以来,便是以黑马的形象展现在公众面前,其捕捉牛股的能力和优异的业绩,也一直为大家所乐道。和多数昙花一现的私募冠军不同的是,徐翔用不菲的正收益保持着自己的“神话”。其以风格彪悍、操盘灵活著称。泽熙投资也是频繁现身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东,成为“曝光率”最高的私募。
资料显示,泽熙目前旗下共有5只非结构化产品,均成立于2010年,目前5只产品累计均实现正收益,最早成立于2010年3月的“泽熙瑞金1号”累计收益率最高达88%,“泽熙2期”累计收益率最低,也达到35%。
而说起年度冠军,前11个月银帆3期以42.42%排名第一,收益领先第二名金石投资逾20个百分点,年度桂冠或已是这只资本川军的囊中之物。如果今年银帆如期夺魁,这将是成都私募首次夺得全国阳光私募年度冠军。
可惜的是,除了少数成功者外,今年更多地是让不少昔日的私募大佬折戟沉沙。从罗伟广的新价值系列集体垫底,到常士杉的两只产品被强制清盘,再到芮崑的呈瑞系列产品走势分化,前一年的冠军往往会在第二年遭遇流年不利,这一魔咒在阳光私募基金经理中屡试不爽。
常在江湖走哪有不湿鞋。这一年,同是昔日大佬的李旭利,内幕交易让他在人生辉煌的顶峰掉头向下,不免令人唏嘘。
穷则思变,债基悄然走红
此外,债券私募基金弱市走红。债券型私募基金在2011年股市较弱的背景下悄然而起,债券投资由于其风险收益特征与股票型私募存在很大的差别,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通过产品上的结构化以及正回购来加大杠杆,给投资者带来较高的收益。
一些阳光私募试水债券市场,尤其是今年债券私募如一夜春笋,不断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1月,正在运行的债券私募基金共计218只。
年度事件,王亚伟公转私
尽管私募业经历史上清盘岁月,但似乎并不改未来发展前景,其无限魅力更是不断吸引着明星经理和民间“股神”,这不,今年5月离职的原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华夏大盘基金经理王亚伟近日低调复出。王亚伟投奔私募,无疑是2012年资本圈的重磅新闻之一。昔日“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投身私募,南下深圳设立了深圳千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随后,王亚伟执掌的首只产品昀沣也终于面世。不过,毕竟豪门难入,目前该产品的认购门槛是2000万,而王亚伟此次出山的目标客户锁定为真正的高净值客户,绝大多数投资者无缘购买该产品。
毋庸置疑,王亚伟在公募基金上的成绩目前无人能及,其管理的华夏大盘在其任职期间回报超过1186.99%,并且在2007年大牛市和2008年的大熊市中业绩均排名第一。但此次转投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得到了私募界大佬的热烈欢迎。昔日的公募基金一哥最终能否演绎王者归来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