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底,私募基金前7名今年以来的总回报,都超过了50%。年终排名的变数仍然存在,但大局已定。“新生代”私募,将在2010年以“凶悍”的操作手法和超额回报,走向前台。
如风格激进的世通1号,无论上涨下跌都操作凌厉,回报超80%;坚决不止损的混沌2号,虽一度大跌,但三季度飙升40%跃入前10;强调“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彤源;“敢死队”出生,出手必重仓的泽熙瑞金1号……
这些名头不响、规模不大却操作极其灵活的“新生代”私募,是如何在今年崛起的?为何他们能习惯性抄底?又能在高位迅速减仓?为解开这些谜团,《投资者报》记者11月30日专访了目前排第4的华宝1号掌舵人汤小生,截至11月30日,这只私募产品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53.37%。
“正规军”遇上“野战军”
对于2009年底从券商跳入私募一年多的日子,汤小生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相比在券商,现在的工作相对简单些,以前在卖方,既要卖还要‘忽悠’。”
“聚益的投研团队比较独特,称得上是正规军和野战军的结合。”汤小生以颇风趣的比喻,形容上海聚益投资公司(下称“聚益”)的团队。
这个团队中,投资总监汤小生和研究总监胡鸿轲是“正规军”,其中,汤曾任国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胡曾任国信证券商业零售行业首席分析师。而董事长刘怀南、董事总经理潘智勇均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市场,有近20年的实战经验,熟悉活跃资金的操作手法,对市场节奏和盘面感觉有独到的把握。
这样的结合,帮他们在今年打了几场硬仗。年初对大盘股的操作就是汤小生眼中比较经典的一次战役:“1月11日股指期货将推出的消息出来后,许多银行和券商股都以接近涨停开盘,我们那天一早在高位把大盘股全部抛掉。”
在4月指数破位下跌开始后,汤小生迅速减仓至3成,并休整了两个月。在底部2300点左右,又把仓位迅速加到8成。
“为什么我们总是能够习惯性的在低点抄底?其实就是基于盘面和宏观市场的判断相结合,只要认定的就会去做。我们团队的优势在这时特别明显,野战军从盘面上判断,跌不动了,正规军再从宏观策略层面去印证它,双方思想碰撞后,正确概率非常高。”
在他看来,这些特点是其他私募基金所不完全具备的。“不少券商、公募等出身的私募,一开始就放手抓规模,但后来发现管不好,且投资风格单一,存在短板。”
在华宝1号成立以来的14个月中,只有1个月净值为负,其他13个月全为正,而期间大盘经历了反复涨跌。从各季度业绩表现看,一季度华宝1号上涨12%,在538只同类基金中排11位;二季度市场大跌,华宝1号回报仍为正;三季度涨10%;10月涨8.4%,11月大涨14%。
“按市值管理”风控体系
总结今年成功操作的原因,汤小生对记者称,一些大的思考在年初就奠定了。
一是对股市政策的把握,尤其是有关股指期货方面。“我们认为股指期货会对大块头股票有挤出效应,指数的波动可以通过股指期货来完成,就没必要再思考去买卖哪只大盘股了。注意力反而可以腾出来去挖掘新的股票。现在看来全年小股票占优的市场策略并没有变化。”
第二是国内经济。他在2009年四季度就判断,房价调控会引发流动性收紧。对于国际经济,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会持续波动,没有极度看好也没有极度看空。最终在市场节奏运行的把握上做得比较准确,仓位调整快而猛。
风险控制是他们的一个铁律。聚益对所有的产品都严格执行风险控制,并独创了“按照市值管理”的风控体系。
“如果市值从高位回落5%就开始减仓,回落10%仓位就变得比较轻了,15%就可以下岗了。所以市场一跌,只要市场趋势难以判断,我们都会习惯性减仓。华宝1号每周净值从高点最大的回调幅度只有7.3个点,是所有阳光私募产品里最低的。”
在好买基金评选的私募十大明日之星中,聚益的入选评价为“在‘泡沫中游泳’的市场高手”。如果市场出现长阳线等趋势信号,汤小生会果敢加仓。市场不同阶段适应不同投资风格的投资者,投资趋势和价值策略应该并重,把握个股价值的过程中要随着市场的趋势变化顺势而为。
对于排名靠前与年终打算,汤小生称对于冲冠不会刻意,而是顺势而为。 “聚益有战略性的考虑。公司目前走的是精品化道路,在运营战略上跟别人不一样。我们希望在做大前,先把名声做好。”
为此,他们一方面控制产品数量,有节制的增长;另一方面,每个产品都做规模控制。“产品成立就关起门来做,当净值涨到3~5块,甚至10块,公司整体规模自然会上去。如果连这几个产品都管不好,三五年内就该退出这个市场。当然,一年还不能说明太多问题,投资是长跑的过程。”
替代品与瓶颈行业
汤小生透露,目前他的仓位不到8成,而此前大部分时间是满仓操作。“未来市场下行空间不会太大,如果再下跌100点,应该是涨幅大的小市值股风险的释放。2011年市场应该还是牛市,但结构性的牛市会比较复杂。”
具体操作上,他会边打边看,以成长股为主,同时兼顾市场是否会出现风格轮换,关注利空出尽的大股票。年初抛尽大盘股后,后来汤小生也曾参与过这类股票,比如农行上市。但他对记者表示,对大盘股行情参与得不深,而是蜻蜓点水似的短期操作,并且没有太拘泥于估值低。
尽管他也重点参与了煤炭股和部分有色品种,但他表示,归根到底,取得良好回报在于坚持了当初制定的两大“牛股挖掘”策略。“看好的股票会保持基本配置不动,长期来看收益是不错的。”
第一是瓶颈行业。“供求关系往往会出现瓶颈,能突破这个瓶颈的最容易诞生牛股,如前期稀土和锂电池概念板块就是典型。”
第二是替代者。“企业最害怕的是替代者,那些颠覆商业模式的企业。如苏宁之所以能够快速成长,是因为它替代了传统百货卖家电的模式;技术创新替代传统技术,比如有线网变成无线网。”
他非常看好新兴产业中的新材料,认为这个板块“结合了替代者和瓶颈行业的双重角色”。此外,他会围绕三大方向去寻找机构性机会:城镇化、老龄化和后重工业化。比如,老龄化衍生的机会是医药、大消费;与城镇化相关的包括工程机械、基建、消费升级和保障性住房;而后重工业化,预示着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