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基民都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基金的累计净值挺高,但是自己的基金账户收益却不高。比如广发基金2008年12月发行的一只基金。这只基金发行时行情低迷,有位客户试着买了10万元。这10万元的投资在接下来的7个月时间里挣了90%,他非常开心。而此时媒体及周围的朋友都非常看好后市,一激动,他又追加了100万元,而这100万元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却亏损20%。最终结果是10万元赚了9万元,100万元亏了20万元,这个客户的基金账户总体上是亏损的,可是这只基金的累计净值却在1.6以上。这就出现基金实现了盈利但持有人的基金账户却是亏损的情况。
为什么基金赚了钱,而基金账户收益却不能令人满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大多数人都是用消费心态在做投资:用过去的经验感受来决定现在的购买行为,受公众舆论、周围亲朋好友影响。但我们要明白,消费是花钱,投资是来赚钱的,这两者区别很大。
我们买车,可以试驾,所有看到的外观、内饰及操控性能在你试驾之前和之后都不会发生改变,所以我们可以依据试驾的感受决定是否购买。但是,我们买基金等投资品,由于过去的业绩不代表未来,所以在你买之前赚钱的产品不代表买之后一定会赚钱,所以我们不能依据过去持有的感受来决定现在是否购买。
如何让自己的基金账户有真金白银的收益呢?巴菲特的投资信条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这句话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树立前瞻性的投资观念,把握大概率的投资机会,通过专业的知识、系统的方法、纪律性的投资去安排我们的投资计划,实现投资账户的正收益。
如何树立前瞻性的投资观念?关键在于敬畏市场,分散大类资产配置。
我们应该牢记,所有投资安排的前提都是未来,是不确定的,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准确判断市场的变化来获取投资收益上。所以我们必须敬畏市场,通过分析未来大的趋势,合理安排资产配置和投资计划。整体资产可分为两类:固定收益类和权益收益类。固定收益类包括储蓄存款、债券、货币基金、固定收益理财产品等。固定收益类产品安全性较高,收益率主要与利率挂钩。目前经济周期处于利率较低的位置,未来加息的可能性远远大于降息,因此未来我们需要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久期不能太长,否则会面临利率上升、现劵价格下降的风险,所以建议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流动性限制不要超过两年。
相对来说,权益类资产风险较大,投资收益也相对较高。投资者需要区分核心资产与风格资产。核心资产是买入不动“压箱底”,以保证大类资产的稳定增值;风格资产就是随着市场的短期变化调整自己的权益类资产风格来获得超额收益。核心资产最好选择30亿到50亿元规模的主动管理型基金。这样的基金在仓位选择上相对灵活,在个股的选择上比较有优势。
至于各项资产分配的比例,需要衡量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宏观环境。股市的上轨是由流动性决定的,股市的下轨是由经济面决定的,根据市场整体格局寻找投资主线;第二是产品风格。有些基金在牛市进攻好,有些基金在熊市中防守好,有些基金则善于抓住结构性机会;第三是每个投资者自身的现金流和资产负债情况。在前不久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宽财政、稳货币”将成为明年宏观调控的主要思路,“调结构”和“防通胀”则成为明年的两大任务。所以,明年增长速度适度、温和通胀的可能性较大。在这样的预判下,核心资产的比例最好不超过50%,风格类资产的比例为30%到40%,固定收益类资产至少要2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顶尖财经网无关。顶尖财经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责任编辑: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