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基金招募说明书_财经_证券_股票

读懂基金招募说明书

加入日期:2010-1-14 7:27:33

  投资基金不要被五花八门的归纳和评价“乱迷人眼”,在选择单只基金的时候最好回溯所有信息的源头,仔细研究基金招募说明书。新基金只看基金招募说明书就可以了,老基金除了看招募说明书外还要结合基金的过往业绩、操作风格进行综合评估。

  一般来说,基金招募说明书包括绪言、释义、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相关服务机构、基金的申购赎回与转换等23项内容。

  不过,基金招募说明书一般都洋洋万言,格式与结构千篇一律,重点内容与敏感信息都隐藏在专业术语中,不容易鉴别。把握招募说明书信息披露模板的思路,迅速找到关键信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书”中自有黄金点

  (1)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经理

  招募说明书中“基金管理人”栏目是对基金管理公司和公司高管的情况介绍,以及拟任基金经理的专业背景和从业经验介绍。优质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资研究团队是基金投资得以良好运作的保障。可参考指标:基金公司过往业绩、基金经理从业年限。

  (2)基金投资的理念和风格

  招募说明书中“基金的投资”栏目会介绍该基金的投资目标、投资方向、投资理念、投资策略等内容。这是投资者直接了解所购买的基金投资操作依据的主要途径。

  通过“投资目标”,投资者可以了解基金产品的投资目标是否和自己的要求相匹配。“投资范围”确定了基金在不同类型资产中的配置比重,这和基金投资风险是直接相关的。“投资理念”虽然是一种抽象的阐述,基金的实际运作甚至有可能偏离其理念,但对于投资者来说仍是一个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应选择和自己理念相符的基金管理人。“投资策略”则描述了基金资产配置的思路和方法,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不同的策略可能会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

  (3)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和风险收益特征

  了解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其实也就明白了购买的基金究竟要实现怎样的投资目标。大部分基金采用的是相对收益基准,但也有少数基金采用绝对收益基准。单纯比较绝对收益率的意义不大,主动管理类基金持续战胜业绩比较基准才称得上是成功的基金。

  风险收益特征则是基金管理人对于产品投资风险的总结。“既能赚钱又没风险”是很多初进场投资者的梦想,但请记住:风险和收益永远是相生相伴的,收益高风险概率也高,风险小收益空间也小。对于理性投资者来说,重要的是明确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相应制定合理的收益预期。

  (4)基金的费用

  招募说明书中会详细列举基金的费用。基金的费用大致包括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费、基金托管人的托管费、基金的证券交易费用、基金合同生效以后的信息披露费用、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费用、基金合同生效以后的会计师费和律师费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列入的其他费用等。

  其中,基金管理费和基金托管费每日计提,按月支付。其他各项费用由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根据有关法规及相应协议的规定,列入当期基金费用。

  避开宣传材料的“忽悠”点

  目前个人投资者大多通过代销机构购买基金产品,摆放在银行、证券公司中的基金宣传单成为最直观的资料。尽管管理层一再强调基金宣传需要客观、审慎,但花花绿绿的基金宣传材料中还是有不少需要我们仔细甄别的地方。

  误区一:用既往产品某一阶段的业绩表现来说明投资能力。

  既往业绩只能部分说明投资实力,但不是“保票”。首先,既往一段时期的记录不能代表基金的长期业绩,而部分基金公司会特意突出某一段优秀时期的业绩,以吸引投资人。其次,既往基金经理已经易职,很难同等比较,而基金公司在宣讲过往业绩优秀时往往不会明示基金经理已经变更。

  药方:如果投资者希望了解基金管理人更加真实的业绩表现,可以参考独立第三方研究机构基于长期业绩表现给出的排名。

  误区二:暗示基金收益率。

  根据法律规定,证券投资基金不得承诺收益,不承担亏损(保本基金除外)。但少数基金曾经出现在产品宣传单中暗示投资收益率的情形,这同样是不规范的营销手段。

  药方:投资者应当依据其招募说明书中的风险收益特征选择产品。并非收益越高越好,收益与风险是成正比的,要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误区三:用市场行情暗示产品投资价值。

  当股票市场表现较好时,股票型基金的产品宣传材料中往往给出过往股票市场的历史走势;而当债券市场表现较好时,债券型基金又会给出过往债券市场的历史走势。殊不知,过往的表现不代表未来,也许前期的高收益其实预示着下一阶段的投资风险。

  药方:基金是长期投资品种,预测市场走势对普通投资者风险较大。如果对预测把握性不大,应坚持长期投资以获得稳定回报,或选择基金定投,通过分批买入来降低成本、平滑风险。此外,选择偏股还是偏债类基金,应基于大类资产配置的考虑,即偏股类基金组合对应较高风险——较高收益需求,偏债类基金组合对应较低风险——较低收益需求。

  误区四:新老基金宣传上厚此薄彼

  尽管基金公司和代销机构在投资者教育上一再强调新老基金无优劣之分,而且事实上在行情好的时候和有过往业绩参考等方面,老基金甚至优于新基金。但是由于新基金的首发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基金产品未来的存续规模,基金公司和代销机构不可避免地将大部分的营销资源都用在了新基金的发行上,难免出现厚此薄彼、甚至用老基金衬托新基金的宣传导向。

  药方:新老基金本无绝对优劣之分,投资者应破除成见,具体分析。对你想买的每一只基金,都应仔细阅读招募说明书并比较可比的过往业绩(老基金),并根据当前市场行情选择合适的类别。

  (本文由深交所证券教室丛书作者赵迪撰写)

【作者: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李占锋)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