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美元人类史上最大的作弊系统是怎样建成的_外汇投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外汇频道 >> 人民币动态 >> 文章正文

起底美元人类史上最大的作弊系统是怎样建成的

加入日期:2021-2-23 9:47:00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1-2-23 9:47:00讯:

  来源:观雨大神经 

 

  导读:全球经济在新的一年里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美国人印了很多钱。

  全球经济在新的一年里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美国人印了很多钱。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在2020年初的时候才是4万亿美元,懂王仅用几个月就让其飙升到7.3万亿美元,

  拜登上台后再接再厉,又马不停蹄的推出了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根据权威人士预测,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将在2021年底突破10万亿美元。

  因为基础货币在数值上接近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所以可以说这两年美联储印的钱将超过历史上美联储发行的美元总额。

  这不是洪水,这是海啸。

  美元是全球最重要的世界货币,这场海啸冲进千家万户只是时间问题,全世界人民都在瑟瑟发抖的看着美国的印钞机。

  在这种情况下感到焦虑很正常,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人类史上最大的作弊系统的暴雷风险。

  为什么说美元是个作弊系统呢?

  今天我们就来追根溯源,聊一聊这个吞噬一切的美元体系在当初是怎么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货币是个什么东西

  ————————————

  在理解美元之前,我们先要理解货币。

  虽然我们每天都在花钱,但是很少想过钱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关于这个问题,我的朋友文轩的看法很有代表性:

  现代社会在货币流通和使用上实现了高度数字化,所以我们在直观上会觉得货币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其实货币本质上一点也不抽象,他在诞生之初曾经是一种具体的商品,而且这个商品的价值还不怎么稳定。

  人类在原始时期曾经用过很多商品来充当货币,包括石头,贝壳,羽毛,甚至浆果等等。

  没有货币之前大家的交易只能以物易物,但你有的东西未必是对方想要的东西,所以交易起来非常麻烦。可能需要连续交易好几次才能交易到你想要的商品。

  有了一般等价物作为货币就方便多了,你只需要把自己的东西换成货币,然后爱买啥买啥。

  不过这个方便也是有代价的,一个商品一旦被用来当做货币,他就没法使用了。

  比如说一个市场里拿浆果作为流通货币,那么你在这里就可以用浆果买到任何东西,但前提是你不能把你兜里的浆果给吃了。

  人类使用某种商品作为货币本质上是通过牺牲这个商品的使用价值来换取交易选择权。

  充分的交易选择权可以提升市场交易效率,赋予个人轻松调动市场资源的能力。

  货币本身不是财富,而是提升效率的工具。使用这个工具的代价,就是货币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个浆果币的例子里,一浆果币价值多少呢?

  很简单,一颗浆果的市场价是多少,一浆果币就价值多少。

  假设对于这个市场里的人而言,吃5个浆果带来的满足等于吃一个鸡腿,那么一浆果的价值就等于1/5个鸡腿,一个鸡腿的标价就是5浆果币。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有一天浆果的产量增加了或者人们不喜欢吃浆果了,浆果的价值就会下降,而这也意味着浆果币贬值。

  反之如果因为某个原因浆果减产了或者人们更喜欢吃浆果了,那么浆果的价值就会升高,这也意味着浆果币增值。

  我们看到货币的价值并非由某些大佬主观规定的,而是取决于该商品在市场里的客观价值。

  商品在市场中出现价值波动很正常,所以从价值稳定性的角度来看,货币并不是一个靠谱的东西。

  不过我们的地球地大物博,总有那么些商品是相对靠谱的。经过长期的探索,人们最终选定了贵金属。

  金银在珠宝装饰方面有很高的价值,而且携带方便,供应有限,易于分割,还可以长期保存,最终成了人类普遍使用的货币。

  于是大量本可以做成首饰的黄金被做成了砖头堆在仓库里。

  人类使用贵金属的历史长达数千年,已经对其形成了非常稳固的价值共识,这就使得贵金属货币的价值也非常稳定,不容易像刚才说的浆果币一样频繁波动。

  但是我们要清楚一个道理,贵金属货币和浆果币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都是商品。

  贵金属之所以成为人类货币的终极选择,只是因为贵金属相对其他商品价值更稳定一些罢了。

  贵金属的价值建立在人类共识的基础上,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坚挺的IP之一。

  不过贵金属有一个缺点:数量太有限。

  人类的生产力一直在发展,所以商品数量会越来越多,交易额也会越来越大,于是数量有限的贵金属在交易中就会力不从心。

  货币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只要人们把自己的财产全部换成货币的形式,就可以在市场交易中获得充分的选择权。

  而如果货币供应量不足,人们的财产就难以全部换成货币形式,无法获得充分的选择权。

  比如说某个大佬有价值2吨黄金的货物,他如果想去市场上随意买买买,常规操作是先把这些货物换成2吨黄金,然后就可以想买啥买啥。

  但如果世界上总共只有1吨黄金,那么大佬的货物就无法完全换成黄金,交易起来就会比较折腾,大额交易难以完成,他对市场资源的调动效率也会大幅降低。

  那人们会如何来解决这个矛盾呢?

  正常思路是开发新的一般等价物来进行补充,比如说金子不够用了,就拿银子来补充。

  大佬的货物可以换成1吨黄金+50吨白银,于是货币又够用了,买买买又随意了,市场资源的调动又轻松起来了。

  增加一般等价物的方法比较稳妥,不过这需要牺牲更多商品的使用价值,毕竟选择权不是免费的。

  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即使是白银,它的数量也不多;而如果去增加金银之外的一般等价物,又没有金银这么好用。

  但不管怎么样说,这个方法终归是稳妥之道,要是人类社会一直按这个路径发展的话,我们的经济生活可能会平稳得多。

  然而现实中的人类就是个小机灵鬼,我们在投机取巧方面天赋爆表,硬是在货币系统里搞出了一个BUG。

  在这个BUG的作用下,即使不增加一般等价物也能增加货币的供应量。

  纸币纪元

  ————————————

  在16世纪的时候,欧洲出现了这么一种业务:金币保存

  当时欧洲的金匠店也代客户保管金币并收取一些保管费。

  既然帮人家保存金币,自然会给人家开个收据。回头客户拿着这个收据,就可以来店里换回自己保存的金币。

  这个收据就是纸币的起源,而那些金匠店,就是现代银行的起源。

  这些收据因为可以兑换金币,所以在人们眼里和真实的黄金是一回事,于是它很快成为广泛的交易媒介。

  另一方面,金币和金币之间没什么区别,你把储户张三的金币转手拿给储户李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他们只会关心金币的数量对不对,而不会关心这枚金币是不是自己存的那枚。

  于是存着存着,金匠店就发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

  张三和李四不会同时来取完他们所有的黄金,我的仓库里一直会有大量的黄金闲置。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把这些闲置的黄金借出去吃个利息呢?

  收据是金匠店自己开的,他爱开多少就可以开多少,反正客户拿着收据来兑换的时候他拿得出黄金就行。

  而因为不太可能所有储户都同时来兑换,所以金匠店完全可以开出比储存黄金数量更多的收据而不崩盘。

  具体来说他们可以这么操作:

  我仓库里有1000盎司的黄金,那就印他个2000盎司的收据。多印的这1000盎司的收据我可以借出去收利息。

  尽管我印了2000盎司的收据,但实际上拿到这些收据的人不会同时来向我兑换2000盎司的黄金,现实中每天可能只有几百盎司的收据需要兑换,而且同时还有几百盎司的新的黄金存进来。

  于是这个游戏就可以玩下去了。

  在这个案例里,这1000盎司的黄金就是这个金匠店的储备,他们印的收据就是他们发行的纸币,掐指一算,有50%的纸币是没有黄金支撑的。

  理论上50%的风险已经足以让人心惊胆战,但正所谓“赔钱的生意没人做,杀头的生意抢着做”,只要有利润,人的胆量是无限的。

  在发现这个BUG后,当时的金匠店一份黄金印出三、四份收据都是正常操作,他们人为的扩大货币供应量,并通过贷出这些虚假货币赚取利息。

  这个行为就好比你开了个停车场,车主把车停在你这里让你保管,然后你趁车主不用车的时候把他的车租给别人去赚取租金。对于这种行为我们一般称之为犯罪。

  但是放在银行系统里这就叫做“部分准备金银行制度”,完全合法。

  这也是整个现代银行制度的起源。

  抛开道德层面的评价不谈,这套系统的主要问题是风险。一旦碰上挤兑,整个系统就完蛋,所有人都会被牵连。

  但另一方面,如果不发生挤兑,那么这个系统效率颇高。他使得市场的交易额可以超越贵金属数量的限制。大家可以在实际没那么多贵金属的情况下先把事情做起来。

  就拿刚才的租车案例来说,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停车场管理员不经车主同意把他的车拿出去租了,从道德上来说是道德败坏,从风险上来说给车主带来了想用车的时候没车用的风险。

  但是从效率上来说,他确实提高了这个车的使用效率,只要不那么凑巧租出去的时候正好碰上车主想用车就行。

  于是货币供应量就这么增加了,然后还不影响人们对货币价值的共识(因为人们觉得随时可以去换到黄金)

  当然咯,挤兑的风险始终是客观存在。虽然短期看概率很小,但是放在一个较长的周期里,总有发生意外的那一天。

  万一哪天出了个什么事,大家同时来提取黄金,你这个金匠店就翻车了。

  那么这种风险和效率应该怎么取舍呢?

  个人在面对风险的时候往往唯唯诺诺,但是整个世界永远是效率为王。因为效率高的人会赢,这一批人暴雷了还有下一批人接着赢。引领世界潮流的永远是少数在刀尖上起舞的狂人。

  所以取舍这种事是不存在的,人们只会前仆后继的玩火。

  从此人类进入纸币纪元,而纸币系统从诞生伊始就是一场作弊。

  这套作弊系统虽然有风险,但是作弊赚钱的滋味实在太香,很快人类就在作弊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越玩越嗨,最终嗨到了北美这块新大陆上,并在这里埋下了人类史上最大作弊系统的种子。

  央行崛起

  ————————————

  美国在独立之前是英国的殖民地,这里一开始用的纸币叫“殖民券”。这玩意没有什么太严格的规定,谁都能发行。当然发行者要承担兑换金银的义务。

  不过随着殖民券滥发越来越严重,发行者的金银储量就顶不住了,于是在1764年的时候,英国禁止殖民地发行纸币。

  这是北美大陆金本位的第一次失败。

  后来独立战争爆发,北美大量的金银被英国人收税给收走了。

  为了凑钱打英国佬,殖民地大陆会议(类似于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政治协商会议)发行了大陆币。

  大陆币从发行开始就规定了不可兑换金银,这是一种凭借政府强制力流通的信用货币。

  这是北美大陆第一次出现完全与贵金属脱钩的纸币。没有金银的支撑,纸币的价值就比较抽象了,这实际上是一个信用体系。

  当年土鳖的北美农民显然还理解不了这种抽象的概念,仅仅过了几年,大陆币就走到了一文不值的境地。

  美国独立后,美国人汲取了战争期间滥发大陆币造成严重通胀的教训,通过宪法禁止了政府发行纸币。

  这个时候美国的纸币都是由银行机构来发行的。他们发行的这个东西叫“银行券”。

  银行券可以在发行的银行里兑换金银,这是妥妥的金本位。

  在这个体系下,政府被排斥在金融系统之外。但是政府他要收税,自己也拥有很多金银储备,本身也有借贷资金的业务,没有一个金融机构为他服务的话他工作起来就不太方便。

  所以美国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就提出建立一个中央银行,即“第一合众国银行”

  也就是说美国政府自己办一家银行。

  这个央行的功能包括为政府征收税款和储存联邦基金,发行货币,把资金借贷给政府部门,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资金。

  第一合众国银行成立后很快就发行了可以兑换金银的银行券。这个由央行背书的可以兑换金银的银行券自然很受普通人的欢迎,用这样的纸币大家觉得心里踏实,于是该银行券就成为了全国性的纸币。

  同时各州政府也开始给商人发牌照建立各种州立银行,这些银行也开始发行自己的银行券。

  但是州立银行就不如央行那么靠谱了。有些运营良好的州立银行可以保证银行券的金银兑换,有些就保证不了。

  当然,当时不管是央行的银行券还是州立银行的银行券,都不是强制流通的货币。也就是说普通人是可以拒收这些银行券,大家用不用你的券,完全取决于大家信不信你。

  央行因为信誉很高,所以央行发行的银行券在当时的人看来基本就等同于金银,于是当时的州立银行就拿央行的银行券代替金银作为自己的储备金,这样可以节省金银币的使用。

  这和我们现在见到的准备金制度已经非常接近了。

  另外央行还有个作用,如果某些州立银行因为经营不善被储户挤兑翻车了,央行可以选择去救他们。

  怎么救呢,很简单,央行贷款给这些银行,让这些银行先把钱还给储户。

  储户来挤兑无非是怕你的仓库里没有金银或者等同于金银的央行纸币,只要你能持续的把央行纸币兑换给储户,那么很快就可以重建储户对你的信任。

  信任一旦重建,挤兑的行为就会停止,人们又会把钱再存进来,危机就解除了。

  所以央行还有个称呼,叫“最后贷款人”

  然而当年的美国人对央行这个东西非常警惕,比如说国务卿杰斐逊就强烈反对,他认为“银行法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使一伙骗子发财,使国家中诚实和勤劳的人受损”。

  他这个看法也不无道理,纸币系统这种凭空印钞的运行模式在老实人看来可不就是骗子么。如果政府也去搞这个系统,政府官员里的老实人当然会反对。

  在这种矛盾的博弈下,第一合众国银行在成立的时候设了一个运营年限:20年。先用用看再说。

  央行滚蛋

  ————————————

  到1811年的时候,第一合众国银行运营期限到了,很不巧当时的总统麦迪逊赞同前辈杰斐逊的看法,觉得央行不是个好东西,拒绝给第一合众国银行续约。

  于是美国第一个央行就这样寿终正寝。

  这也不完全是老不老实的问题,凡事都有个两面性,央行虽然很有用,但是同时也很危险。

  现代银行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作弊系统,而作弊最终会受到市场惩罚,因为作弊会造成风险积累。

  作弊作得太过分的银行总有一天会因为积累的风险爆发而倒闭。换句话说,银行系统虽然有风险,但是风险也会因市场惩罚而被及时的释放掉。

  有会人倒霉,但不会所有人一起倒霉。

  而央行也是银行,所以他一样也是一个作弊系统,但是央行有一点和普通银行不同:他有国家力量背书,不会倒闭。

  这意味着央行如果选择作弊的话,那么他可以一直作弊而不受市场惩罚。这就会造成风险的长时间积累而无法释放,那最终会积累到什么程度就完全没谱了,说不定大结局是所有人一起倒霉。

  当然了,只要央行不作弊就没事,但这完全靠自觉,而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能靠自觉来长久维持的。

  美国人担心这个权力高度集中的玩意会被少数人控制,变成掠夺大家财富的工具,最后还给你捅个大窟窿出来。

  所以谨慎理智的美国人坚决的对中央银行说了不。

  然而架不住身体太诚实,第一合众国银行关闭才5年,第二个央行又成立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第一合众国银行关门后的5年里,美国打了一仗。

  1812年美英(加)战争爆发,美国挥兵剑指加拿大,意图将英国人彻底赶出北美大陆。

  结果美国人在猛如虎的操作下把进攻打成防御,甚至一度丢了首都华盛顿。国会、白宫、财政部、战争部等建筑全被英军一把给火烧了

  最终美英双方在1815年完成停战签约,边界恢复到战前水平。

  这场战争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但也没白打,他带来了很多后果。其中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美国没钱了。

  战争期间有大量的外国资本出逃,到了1814年的时候,美国的州立银行们不得不暂停兑换贵金属,结果这些州立银行的纸币自然就跟着大幅贬值,谁也不爱用了。

  没有央行主持大局,美国的经济陷入停滞。

  在黑暗森林里,生存永远是第一需求,在“先活下去”这个诉求前,作不作弊的问题只能先放在一边。

  于是几年前才关掉第一合众国银行的麦迪逊总统在这个时候又屁颠屁颠的向国会提交了重新成立央行的建议。

  1816年,美国第二合众国银行成立。当然,也附加了一个20年的运营期限。

  新央行再次给大家带来了信得过的纸币,美国经济又得以再一次运转起来,然后随着央行自身实力的增强,它再一次遭到美国人的警惕......

  1829年的时候,美国迎来了银行界的宿命之敌:安德鲁.杰克逊总统。

  这位猛男认为央行已经强大到可以左右政府的地步,非常危险,再不关掉它,国民利益就会被大量的侵犯。于是他在1832年否决了第二合众国银行的经营权续约。

  1836年特许经营权到期后,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央行转为了一家州立银行。

  不仅如此,杰克逊还对整个银行系统的纸币投机行为深恶痛绝,于是他在关闭央行的同年还搞了一场史诗级的地产去杠杆:发布《铸币流通令》。

  该命令规定凡购买政府土地的买家都必须支付贵金属通货。于是为了购买土地,人们就要去银行兑换金银出来。

  这下银行的金库直接秃噜了,纸币作弊系统哦豁完蛋。

  再加上那个“最后贷款人”已被关掉,1837年全美850家银行倒了343家,还有62家奄奄一息。

  这种雷厉风行的大手笔成功引发了经济危机,不过危机之下的美国民众并未责怪总统,而是纷纷迁怒于银行。

  于是银行们不仅赔了饭碗还背了大锅,杰克逊总统在这场和银行的PK中大获全胜。1841年,降为州立银行的前第二合众国银行因为无力支撑,宣告倒闭。

  从这段历史里我们可以发现这么一个规律:

  因为纸币系统从出生之日起就伴随着作弊,所以银行早晚出问题,尤其是在没有央行限制的情况下。

  央行可以限制商业银行的作弊程度,也可以在商业银行出问题的时候把问题兜住,有助于稳定货币的价值。

  但央行的问题在于他过于强大,不受控制,他自己也有可能进行更大规模的作弊。并且因为其背靠国家,有能力在长期内不受市场惩罚,未来的风险积累完全不可控。

  这是一个两难,不成立央行,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成立央行,你又不知道他会不会背着你挖坑。

  从概率上来说,只要时间足够长,这个坑早晚会出现,而且时间越长,积累的坑就越大。

  第二个央行关门歇业后,美国在随后70多年里再也没有出现过中央银行。

  王者归来

  ————————————

  在第二央行关门没多久,美国就进入到了“自由银行时代”。在这个阶段,联邦政府放弃管理,各州自行负责银行的审批和监管。

  这样的结果当然就是银行成立的门槛变得非常低,于是各种银行如雨后春笋般井喷出来,纸币(银行券)的发行更是百花齐放毫无约束。

  老百姓不是傻子,你这么滥发纸币,大家对纸币的信心肯定会崩溃,但这并未阻止《自由银行法》在1838年的正式颁布。从此市场上就充斥着大量不靠谱的银行和纸币以及随时发生的挤兑。

  不过普通人也并非完全没有选择,因为这些纸币不是法定货币,不强制流通。人们可以选择接受信用较好的银行的纸币,拒绝自己不相信的银行的纸币。

  所以虽然整体上看这个市场毫无章法,但是日子居然也就这么凑合着过下去了。到了1860年的时候,美国已经有超过1500家州立银行在发行各种纸币。

  那么这个看着有点混乱的体系如果一直发展演化下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这个答案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了,因为在1861年的时候,美国又打仗了。这一次是大名鼎鼎的南北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美国人祭出了战争经济的核心科技:印钞机。

  为了应付战争开销,林肯政府顾不上武德,亲自下场发行不可兑换金银的法定货币:绿钞。

  于是当时的美国老百姓在纸币的使用上就面临两个选择。

  • 一个是选择中央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这个货币由国家信用背书,强制流通不得拒收,缺点是这个货币一开始就规定了不能兑换金银。

     

  • 另一个选择是继续使用州立自由银行发行的纸币,这些纸币并不强制流通,但理论上可以在发行银行那里兑换到金银。

  在当时的现实中,这个选择毫无悬念,因为随着战争的爆发,金银严重短缺,你即使拿着州立银行的那些纸币,也很难兑换出金银出来。

  既然横竖换不到金银,我还不如去使用有国家背书的法定货币。

  国家法定货币不由州立银行发行,而是由国家认证的国民银行来发行。

  国民银行的认证当然要比州立银行严格得多了,法定货币发行的标准和门槛也更高。总的来说一个字:靠谱

  盼星星盼月亮,美国人民终于迎来了一个靠谱的银行体系:国民银行体系

  在国民银行的带领下,美国又先后经历了1873年、1884年、1893年、1907年四轮金融恐慌和经济危机。

  发生这样的事其实也不难理解,无论是自由银行还是国民银行,区别只是监管门槛的高低而已,其现代银行作弊的本质并没有区别。

  自由银行虽然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但是也不乏信誉高的优秀银行;国民银行虽然准入门槛高,但其中一样有信用低下的垃圾货色。

  不过因为自由银行发行的纸币不强制流通,老百姓觉得你不靠谱就可以不收你的钱,所以垃圾的自由银行会很快被市场淘汰掉。

  而发行法定货币的国民银行就不一样了,因为他们的发行的货币强制流通,大家不能拒收,银行的风险就会被暂时掩盖,而这意味着风险积累,小雷攒成大雷。

  历史就是一个循环,人们总是在治世的时候讨厌权威,在乱世的时候期待救世主。

  19世纪末,对银行乱象已经个忍无可忍的美国人又重新开始期待一个既能够发钱拯救大家又能够管住商业银行的中央银行,于是银行改革运动日益高涨。

  1907年的金融危机成了压倒央行反对者的最后一根稻草。1908年,以推动建立中央银行为目的的美国金融委员会成立,人们都在期待中央银行的王者归来。

  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联邦储备法案,在国民银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中央银行体系:联邦储备体系。

  简称美联储

  美联储理事会成员由总统认命,我们经常在新闻里看到那个美联储的建筑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他主要负责指导美联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在该体系下,美国被划为12个联邦储备区,每个区设立一个联邦储备银行。这12家联邦储备银行发行的联邦储备券就是美国的法定货币。

  随着联邦储备券发行量的日益扩大,美国之前发行的那一堆种类繁多纸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到目前为止,流通中的美国纸币基本都是各版本的联邦储备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美钞。

  美联储虽然名义上并非国有,但职能上十分接近一个政府机构,其人员认命和利益分配与美国政府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可以说美联储的最终建立是大政府思想的一次重大胜利,美国政府从此对银行系统进行了全面的管控和规范,以及兜底。

  和前两个中央银行不同的是,美联储没有在运营一段时间后被终止,而是经历了美国数次繁荣和萧条后,一直开门营业到了现在。

  美国人在历史上一直警惕央行的存在,就是担心时间久了这个没人管的庞然大物会神不知鬼不觉的挖出一个出大坑来。

  结果如今这个庞然大物已经连续运营了一个多世纪,而美元体系也早已成为这个世界上影响最广泛的货币体系。

  可以这么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美联储,是一个运转了一百多年的,不会因为作弊而遭受惩罚的,世界上最大的作弊系统。

  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个生长了一百多年的作弊系统正在为人类准备着一个巨大的“惊喜”。

  那么美联储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呢?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下一期我将和大家详细聊一聊美联储的“魔法”,看看美联储是怎么把作弊这个事玩到极致的。敬请期待~

责任编辑:郭建

编辑: 来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