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1-1-26 9:47:34讯:
意大利总理孔特的办公室1月25日确认,孔特将会在1月26日内阁会议后向总统递交辞呈。消息称孔特将会要求总统授权其组建获议会多数支持的新政府,他目前已经得到民主党议员和“五星运动党”的支持。此前意大利政局动荡导致民众担忧,并影响该国抗击疫情。若意大利政局能安稳下来,政府随后一致努力控制疫情,对欧元来说无疑将是一个利好消息。
意大利总理孔特将于26日向总统递交辞呈后再次尝试组阁
随着意大利参议院关键投票的临近,意大利总理孔特正面临辞职压力。此前有报道称,意大利包括复苏计划预算草案的年度预算报告,预计在1月27日或28日进行投票表决,如果不能获得参议院的足够支持,意大利总理孔特将有可能辞职。据了解,法案的通过需要获得参议院至少161个席位,而在此前的信任投票中,孔特只赢得参议院156张支持票。意大利政府官员表示,不希望接下来的投票导致大选提前举行,因为这会影响到政府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衰退时的工作。
意大利联合民主党(PD)希望意大利总理孔特辞职,并保证支持他担任新一届政府。但是,孔特此前一直拒绝辞职,因为担心自己可能不会再次获得任命。相反,他试图用新的政府协议和承诺可能的部长职位来吸引摇摆不定的参议员加入他的阵营。但他的努力一直举步维艰,来自联合执政的民主党(PD)的议员称,孔特需要下台,开启正式谈判,以便赢得时间创建新的联合政府。
根据最新的消息,意大利总理府1月25日晚发布公告称,总理孔特将于当地时间26日上午9时在参加部长会议并宣布辞职决定后前往总统府递交辞呈。当地媒体普遍分析认为,孔特极有可能在重新获得总统马塔雷拉任命后再次重组政府,以寻求团结更多党派力量支持,在议会中达到绝对多数。
1月13日下午,意大利前总理伦齐领导的活力党宣称,因不认同孔特的执政方针而退出现政府,使意大利现政府陷入或重组或提前举行大选的危机。意大利这场政治危机源自长期以来伦齐对孔特分配使用欧盟“恢复基金”的不满和指责。2020年7月,欧盟推出了“史上最强”经济刺激计划,未来几年意大利可在欧盟“恢复基金”的框架下,获得总计约2090亿元的财政援助,主要形式为拨款和低息贷款,在欧盟所有成员国中份额居首。
根据意大利媒体报道,孔特计划将“恢复基金”优先分配至绿色经济领域,投入约670亿欧元,其余资金投入比重依次为交通、教育、医疗和旅游业,其中医疗服务被分配约180亿欧元。不过,伦齐批评孔特并没有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医疗服务领域 ,此外他还认为意大利应利用欧洲稳定机制(ESM)提振经济,该机制主要为欧盟成员国的医疗保健支出提供贷款。但是孔特否认了这一想法,认为这会愈发增加该国的债务压力。目前意大利在欧盟诸国中的债务仅次于希腊。
民主党和“五星运动党”已表示支撑孔特
意大利政局陷入混乱,使应对疫情的努力变得复杂。Worldometers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西时间1月25日12时42分,意大利新冠病毒确诊病例达247万例,新增8561例至2475372例;死亡病例新增420例至85881例。
据《卫报》报道,在意大利陷入政治混乱后,民众感到愤怒和困惑,部分民众还要求整个政府下台。当地时间1月13日,益普索集团民意调查显示,73%的意大利民众认为,现在不是政治危机的时候,他们认为伦齐只是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国内批评人士也抨击政客仅为个人利益行事,称他们的态度“不负责任”。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意大利有过66届政府,历届政府经常在曲折的幕后谈判中分崩离析,然后又重新拼凑起来,这为内阁改组和政策审查铺平了道路。然而,一旦首相辞职,就不能保证能组建一个新的联合政府,提前选举可能是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但这总是存在风险。
由于民众对政府抗疫政策的认可,孔特在去年大部分时间里的支持率保持在60%左右,成为二战后震荡不断的意政坛最受欢迎的总理之一。孔特于2018年6月出任总理,在2019年8月的议会不信任动议中,孔特被迫辞去总理职位,政府短暂停摆后孔特再任总理并于当年9月完成了政府改组。
为了减轻他对政治纠葛的恐惧,民主党议员称他们将支持他领导新内阁。孔特没有直接的党派关系,但与最大的联盟组织“五星运动党”关系密切。该党还重申了对他的支持,并明确表示希望与意大利前总理伦齐达成和解。
部分专家表示,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也不愿意在疫情如此严峻的时候举行大选。若最终孔特未能获得多数支持,马塔雷拉也可以尝试为其他人提供组建政府的机会。
汇通网提醒, 综合以上消息可以看出,意大利总理孔特愿意辞职以组建新内阁,意大利政局正面临关键点。在民主党和“五星运动党”的支持下,若他能成功组阁,结束政局动荡局面,并带领意大利一心抗击疫情,将有利于意大利经济的复苏,也将对欧元形成支撑,投资者需对此保持关注。
(欧元兑美元日线图)
北京时间1月26日9:08,欧元兑美元报1.2134/36。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