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卢布“跌”不同
市场分析认为本轮下跌主要来自外部因素
新快报讯 连续5日下跌后人民币即期汇率24日收盘小幅上调,2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也结束连续五日下行态势,较前一日升值34个基点。中国银行贸易金融部高级经济师王敏指出:“人民币币值是不是大幅贬损,要看对国内物价有没有带来通胀影响。从这个层面看,人民币和卢布的‘跌’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近期人民币贬值压力尚未消除,后市波动幅度还将增大,出口企业、个人理财都应注意锁定汇兑风险,最大限度减少汇兑损失。
人民币波动符合汇改方向
12月8日公布的11月外贸数据直接触发本轮人民币走低。当天,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大跌225个基点。9日又跌128个基点,盘中跌破6.2关口,收盘价6.1855。此后,人民币即期汇率反复震荡在6.2附近。尽管人民币中间价曾大幅上调,但仍没能扭转市价下跌的局面。
近期美元指数重拾升势,特别是23日一举突破90点整数关口,一度创2006年4月以来新高。受此影响,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连日回调。24日在即期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一度跌至6.2325,再创新低,不过收盘涨至6.2164,结束此前连续5天走低态势。
专家认为,此次人民币汇率出现一定波动,符合我国汇改的大方向。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波动幅度不断扩大。2014年1至3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下跌552个基点,贬值幅度0.91%,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累计下跌1641个基点,贬值幅度高达2.71%。4月份开始缓慢回调,直至12月份再次走低。
外汇局表示,人民币的贬值或者升值都是市场决定汇率的正常表现,只是改变了过去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变成了双向波动。没有必要过度解读。
“这一轮人民币汇率下跌主要来自外部因素,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明显、美元走强,相应的其他货币就要走软。”王敏直言,“不止人民币,印尼、越南等新兴市场国家汇率贬值压力都很大。”
招商证券[微博]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认为,11月我国出口增速低于预期是引发近期人民币走低的直接诱因,同时央行[微博]降息也一定程度推高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从国际上看,主要是因为美元升值以及背后的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
尚未呈现趋势性走向
总体说,年底购汇需求增多、中间价连续下调、央行减少干预等因素共同导致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走弱,市场观望情绪也随之上升。不过,面对一些市场担忧,特别是因为卢布大幅贬值而对人民币产生的联想,专家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此轮走低非常正常,既未呈现趋势性走向,也没有脱离正常走廊,属于合理双向波动。至于是否进入整盘期,尚待观望。
王敏指出:“汇率作为一种稳定经济的减震器、调节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工具,就应该保持一定的弹性和波动。在国际油价暴跌的前提下,人民币适当贬值反而对恢复出口有利。如果这时候还不贬值,那么等到油价上涨,通过人民币升值对冲通胀压力的操作空间就会很小。”
展望2015年,谢亚轩看来,人民币汇率已接近均衡水平,短期大幅贬值缺乏经济基础,另外央行并未承诺完全退出中国外汇市场的干预,其在关键时刻稳定市场的作用有助于减少市场恐慌行为,避免人民币汇率的超常波动。作为直接参与市场的“操盘手”,中信银行外汇交易主管朱阳同样表示,短期内人民币将会继续保持双向波动的态势。
而企业和个人如何应对这种震荡,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王有鑫博士建议,企业在结算中应尽量都采用人民币,以回避汇率变动。“对个人而言,如有出国消费需求,除了多兑换美元,也可以尽量使用人民币结算。”(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