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晓蕾
全球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头正因主要经济体深陷复苏乏力而日见嚣张,与此相呼应,种种有关人民币升值的“预测”,最近又大热。这类“预测”,主要来自一些海外机构。与上次不同,这次暂时还不是所有机构在联手行动。
海外机构再次热估人民币升值,可能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中国经济复苏,国际套利资金希望人民币像2005年至2007年那样快速升值,以便通过NDF市场套利。升值“预测”有助于套利资金,按照上次的:预期——预测——升值——套利的模式的成功;第二,由于美元贬值,人民币相对稳定,东盟和周边国家的对华贸易下降,有的出现了逆差。有些机构就认为,应该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减少中国对东盟各国的出口,以避免这些国家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第三,不排除其中一些机构敏感地意识到美国政府可能利用对华政策变化来稳定国内政治和经济的套利机会,重新施压人民币升值可能是最直接的手段。
笔者认为,NDF市场上的套利预期,不应成为人民币是否升值的政策根据。因为NDF市场上的套利资金既没有人民币需求,也不需要人民币供给,最后割差还是用美元。与人民币以供求关系为基础的汇率机制相悖。所以,机构们根据套利资金的预期来“预测”人民币汇率变化,并没有太充分的道理。再说,人民币是否采取升值的重大举措,也不该以投机资本的意愿而转移。
近期东盟各国的对华贸易下降确实与前期美元贬值有关。但是美元是在不断变化的,前几个月在贬值,现在又开始升值。东盟对华贸易由于汇率变化而影响的这一部分,可能在美元升值的过程中又发生逆转。如果东盟各国希望贸易稳定,他们最期待应该不是人民币升值,而是美元的稳定。如果以人民币升值来回应中国最近与东盟之间贸易格局的变化,那当美元升值以后,人民币是否该以贬值来回应与东盟的贸易新形势呢?
东盟贸易遇到的麻烦,在短期内,不是人民币汇率的问题,笔者以为,更值得注意的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动议在十年前,而十年后贸易区各国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中国。一些国家在短期内便可能调整不过来,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可能遭遇极大的困扰。但这不是通过人民币升值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各国政府更全面的协调和更有远见的发展战略。
笔者在此重申,以人民币升值回应现在的贸易保护主义,不会解决问题。上次升值没有解决贸易顺差已经得到证明了。有人说那是因为20%升值幅度不够,但是更高升值幅度,比如30%乃至40%,是否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呢?上次渐进升值的经历告诉我们,这不仅不能解决贸易问题,还会带来更多资本流入。
现在有建议一次性升值。但一次性升值升多少,才能符合投机性资本的预期从而停止大规模的套利博弈,同时又不会使出口企业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呢?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实际的经济问题,不是靠那种在大量的前提和条件假设下的模型计算,能作出决定的。
从短期来说,人民币在压力下升值,不利于推进边贸和区域贸易中的人民币清算结算;中长期来说,人民币在压力下升值有利于强化美元本位的地位,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至于暂时没有参与升值“预测”的一些机构,相信在中国政府关于稳定汇率的表态没有出现松动的任何迹象,对自身“预测”成真没有足够信心之前,不会再贸然做出升值“预测”。如果中国政府对于其他“预测”给予任何回应或某些暗示,排山倒海的升值“预测”必会卷土重来。
海外机构们的“预测”和未“预测”行为,说明两个问题。首先,他们并非真对人民币汇率有了什么合理判断,更多是在帮助投机性资本利用美国对华政治气候的变化,博弈中国的汇率政策而已。因此,中国的汇率政策绝不能受被利益驱动的博弈策略太多的影响。其次,投行是否“预测”升值,受中国汇率政策信号的左右,这倒是中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政策具有“管理”的实力和权威的明证,中国通过稳定汇率的表态,对遏制短期投机性资本影响力已非常显著,中国汇率政策完全可以发挥稳定中国经济的作用。
争取人民币汇率稳定,最终是为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赢得空间。人民币汇率真正与一篮子货币挂钩,比如与特别提款权挂钩,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选择。
(作者系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