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副行长:六解人民币国际化制度建设_财经_证券_股票

中信银行副行长:六解人民币国际化制度建设

加入日期:2010-1-8 5:25:43

  史进峰,李振华

  2009年,人民币国际化迈出坚实的步伐。中国扩大了同一些国家的货币互换,贯彻“清迈协议”,同时与日韩建立了东亚地区货币储备库,并启动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然而,人民币国际化依旧步履蹒跚,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差强人意。

  “人民币跨境结算推动相对迟缓不在于没有市场需求,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是要解决海外人民币产生机制的问题。”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直指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性障碍。

  曹彤,这位2008年被亚洲银行家杂志评为“中国最有前途的年轻银行家”,十年来致力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与实践——“1999年左右,我们就开始在小范围讨论,人民币怎样成为国际货币,甚至提出了‘亚洲人民币’的概念。”

  2009月12月20日,在曹彤等人的推动下,筹备近两年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挂牌成立,其中成员包括力挺人民币成为美元、欧元之外“第三条腿”的香港金管局前总裁任志刚。

  在曹彤看来,在中国资本结构性过剩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已经成为关系中小银行未来生死空间的核心命题。

  2009年12月初,曹彤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力图从人民币国际化制度性建设的六个维度入手,详细阐述其人民币国际化构想。

  一解人民币海外派生机制

  《21世纪》:人民币国际化比之前想象得要困难,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很小。人民币国际化遭遇到哪些困境?

  曹彤:2009年11月初,我们曾率团去菲律宾和马来西亚考察当地人民币使用情况。当地市场情况比预期要好很多。原先我们认为人民币在当地会遇到一些制度性的限制,现在基本没有了。

  当地政府对人民币非常支持,像菲律宾央行已明确发文把人民币列为可接受货币;而几家本土大型银行都已着手准备做这件事情,马来西亚银行(MAY BANK)在大部分东盟国家都有分支网点,其内部已经开始培训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业务。另外,企业方面意愿也很强烈。

  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推动相对迟缓,问题并不在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方向不对,也不在于没有市场需求,而在于我们从哪个角度去推动,但思路不要局限于现行的进出口管制政策。

  《21世纪》:尽管外界欢迎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但推行过程当中,大家又不愿意使用人民币。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

  曹彤:核心在哪?核心就在于解决如何在海外产生人民币的机制问题。

  以出口业务为例,海外先有人民币,海外企业才能用人民币付款。比如产品出口到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的企业得有人民币,那么当地人民币怎么产生呢?有两种形式。第一,国内银行直接贷款给马来西亚企业;第二,马来西亚的银行给当地企业贷人民币。

  《21世纪》:现在政策允许国内银行直接贷款人民币给国外企业么?

  曹彤:目前政策还不允许。只有东道国银行向当地企业提供人民币贷款;而当地银行也得向中国国内银行借人民币。所以,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是国内银行要能给国外银行提供人民币融资或者向国外的企业直接贷人民币。这是首先要解决的政策性问题,即海外人民币产生机制,或者叫派生机制。如果这个政策解决不了,出口退税、进出口申报工作做得再好,海外还是没有钱,还是没有人民币。

  《21世纪》:我们现有的政策是怎样规定的?

  曹彤:现在规定国内的银行可以给国外的银行一个月期限以内的同业账户融资(即同业拆借)。但是一个月以内的期限满足不了大部分企业的需要,如一个生产销售周期,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到销售回款,来回起码三个月,而只有一个月的融资期限,业务就做不了。现有同业账户融资政策是调头寸管理的,不是用来推动海外人民币产生机制的。我认为这首先是一个制度性的问题。

  二解人民币回流制度

  《21世纪》:目前,人民币汇入制度如何?

  曹彤:原则上不允许人民币回流,就是说人民币不能汇进来。打个比方,中国银行在海外有1个亿的人民币存款,理论上应该允许1亿人民币汇到国内来,只有回到国内才能生息,因为当地暂时还没有人民币贷款市场,但目前这笔钱是回不到国内来的。

  所以第二个制度性问题是,海外产生了人民币之后,人民币得有一个能自动回流到中国国内来的机制,即人民币自动回流制度。

  《21世纪》:我们在这方面有什么考虑?

  曹彤:我认为这是我们制度衔接不完善的地方。

  人民币的国际化一定是人民币净投放或者净赤字的一个过程,而投放初期至少要为经营这部分流出人民币的银行找到生息方式,否则银行无法在当地支付存款利息,也就无法吸引人民币流向海外。人民币现在回不来,只能去到香港市场,而香港市场人民币的生息能力也很低,导致无法良性循环。

  三解结售汇制度:“目前不支持海外人民币贷款”

  《21世纪》:从结售汇来看存在什么问题?

  曹彤:人民币结售汇是必须解决的第三个问题。要允许人民币持有者或者跟中国的商业银行之间购售,或者通过当地商业银行购售给本国的中央银行,再由该国中央银行购售给中国人民银行,这两个通道必须有一个是通的,而现在这方面是不通的。

  《21世纪》:目前,我们与多少个国家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

  曹彤: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同香港、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白俄罗斯、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到6500亿元人民币。东盟国家中,马来西亚大约有800亿人民币,香港大概是1000亿。

  但是,货币互换协议的初衷不是为了解决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而是为了解决国家之间的临时救济;人民币互换协议之后,后续并没有央行对商业银行购售汇制度的设计。换句话说,这个制度并没有传导到商业银行。当然,政府之间总能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必须提上议事日程。另外,中国与其他(非货币互换协议)国家商业银行之间人民币买卖,也需要进一步放开政策。

  《21世纪》:现在商业银行之间人民币买卖还存在哪些障碍?

  曹彤:现行政策规定,商业银行之间可以买卖人民币,但必须要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即支持国际贸易项下的人民币买卖,并不支持海外人民币项目贷款或其他一般贷款。现在的购售汇制度是围绕贸易项下放开的,资本项下没有放开。

  此外,即使是贸易项下仍然是差额控制,即对买和卖之间的差额有限制,设定一个累计净余额,这就要求从事人民币买卖的银行必须进口业务和出口业务规模相匹配,才能保证在不突破差额控制的情况下增加人民币交易金额。这些都是购售汇制度方面不配套的地方。

  四解汇率困境:放开汇率和资本管制应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

  《21世纪》:实际上,目前存在两个人民币汇率,您觉得该以何种汇率交易买卖?

  曹彤:以何种汇率买卖,这是很麻烦的一个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第四个制度问题。我们当然希望用国内汇率了,当前,从形式上看人民币汇率是在上海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从制度设计上也是市场需求行为决定的。但是,毕竟中国是汇率和资本项下管制的国家,海外银行在做人民币远期汇率交易时难免就会质疑,认为我们的汇率形成机制很难预期。事实上,目前有两套预期规则,一个是完全开放条件下的预期规则,另一个是我国内部比较稳健的改革预期规则,应该承认,两者在很多情况下是相互碰撞的。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编辑: 博客:linhongyu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打印 】【关闭
相关联接
·外管局严控个人分拆结售外汇堵热钱
·资本项目进开放通道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提速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